关于河北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随着河北省内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总体进入绝对贫困基本消除的新局面,致贫因素和贫困形态将明显发生变化,贫困治理也由解决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的脱贫阶段。贫困治理新阶段涌现出诸多新特点,加之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形成,新兴科技成为产业革新发展动力,河北省未来贫困治理工作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平稳过渡,将减贫战略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目标之中,尤其是如何在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向乡村振兴接续发展,是脱贫新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贫困治理进入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一)过渡期贫困治理工作展现出新特点

贫困治理由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脱贫动力由外部推动向内生驱动转变,产业扶贫的市场格局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时代转变。同时已脱贫人口中因支出过高、生计脆弱等因素导致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转型性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人群将成为生活困难人群的新主体,致贫因素和贫困形态也将发生变化。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发展新格局

部分贫困村产业经济薄弱,虽已脱贫出列,但其依靠的“外出劳务、个体经营或种植”等脱贫手段,极易受到市场的冲击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其重返贫困。

)新兴科技产业成为贫困治理的新生动力

新技术、新业态的革新为贫困治理带来新的发展路径贫困治理如何搭乘科技发展的“快车”,是脱贫2.0阶段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河北省贫困治理新举措

一)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统筹规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要求,加快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同时采取“土地租赁+返聘务工”、 “能人+托管代养”、 “企业+扶贫车间”等模式,强化利益联结,切实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培育以新产业体系、新建设主体、新利益机制、新治理模式为核心的内生动力机制,实现乡村由自发走向自觉、由输血走向造血的转变。

(二)贫困治理常规化解决相对贫困,创新农村发展长效扶贫减困机制

“健康、教育、住房、发展”为核心指标对相对贫困人口进行鉴别与评估,分析是何种因素带来致贫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对应的资源配置标准,分类施策,提高扶贫资源使用效率,解决扶贫中“福利悬崖”效应。利用扶贫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构建返贫风险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全面建设脱贫人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脱贫人口常态化跟踪监测机制、返贫风险分级分类治理机制、返贫风险双向沟通机制。

(三)以产业发展激发经济内动力,跻身国内大循环体系

全面开展数字农业规划建设,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健全数字农业服务体系,以新基建提速农业生产,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以“农业+”为基础,深度融合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领域,开拓传统农业的发展空间。一要避免产业趋同,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引导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二要做实品牌,研究编制区域品牌发展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品牌建设发展。

(四)“数字科技+”赋能贫困治理新形态

数字科技破解“乡村空心化”,依托数字科技发展的各类电商平台,引导各类人才资源流向农村借助在线培训平台为贫困地区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立志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一条通往外界学习技术的康庄大道。此外,加强对拔尖人才和“乡土人才”分类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贫困对象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着力提升扶贫对象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