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一头连着巨额投资与强大消费,一头连着广阔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市场,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蓬勃复苏与数字化转型崛起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与科学部署下,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效发展,但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仍需要建设时间、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多方位、全领域的支持,以新基建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任重道远。
一、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行动方案存在缺位,市场需求引导不足。对比近几年先进地区出台的政策,我省行动方案存在缺位,新基建涉及领域较为单一,多集中于5G网络建设,多个领域涉猎过浅甚至存在空白。
(二)新基建战略布局整体呈“孤岛碎片”,京津冀边界融合未实现高效联通。
(三)产业生态缺乏活力,“智能+”新模式创新不足。我省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链条较短,缺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尚未形成富有活力与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四)科技创新承接转化能力薄弱,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红利吸收不足。
二、推动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总体建设行动方案,深化“一强多特”新格局
1.加快出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行动方案。明确具有河北省特色的“新基建”重点领域、提出符合河北省区域功能和定位的具体行动目标、推出“河北版”重大政策措施,以此指导并规范全省新基建的发展。
2.筑牢“一强”基底,打造省内新基建“大前锋”。着重推进雄安新区新基建发展,在智能城市建设、数字要素流通、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发展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
3.谋划“多特”布局,聚焦各市自身特色、瞄准各地城市定位、细化各地产业优势,围绕“一强”基底多点开花,以地方特色探索优势产业与新基建的融合发展,打造“5G+”人工智能、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试点示范区。
(二)把握新一轮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机遇,科技人才齐头并进,优质企业一马当先
1.紧抓京津冀新一轮经济一体化新机遇,主动寻求与北京市新基建龙头企业的合作,加快构建京津冀“新基建”协同合作机制,选择部分主城区、产业新区和园区作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试验区。
2.构筑“育-引-留”人才塔基,开展技术人才培育工程,畅通京津冀人力资源转移渠道。建立省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库,将省内合作院士、科技特派员、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具有新基建领域特殊能力的人才等纳入库内,充分挖掘保留科研力量。
3.细化“新基建”投资赛道,引导优质资企精准对接,培育行业典型。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及服务等核心产业,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通信设备及整机等基础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新基建龙头企业,引导优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引进培育多层次、递进式的企业梯队,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新基建产业生态。
(三)腾笼换鸟迎接传统产业 “新基遇”,“懂行人”掌舵挖掘传统基建新潜能
1.组建优势产业联盟,“懂行人”引领构建合作生态圈。充分挖掘我省钢铁产业优势,组建以河北钢铁集团、燕山大学、河北钢铁技术研究总院等钢铁尖端力量为核心的战略联盟。并以河北天柱钢铁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为契机,继续推进“万企转型”行动,搭建优质“懂行”企业与政府长期战略合作平台。
2.加强“5G+三港”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新出海口。借鉴百度智能云参与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助力河北港口集团新基建的成功经验,在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港口全面引进5G+物联网、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平台,以粤港澳大湾区、青岛港为榜样,借助中国移动5G布局,联合成立“5G智慧港口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