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武义青:在“脱碳”中实现“换道超车”


在“脱碳”中实现“换道超车”-1.jpg

2020年,我国向国际社会庄严宣布: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2060年后,中国将做到“净零碳排放”,成为“零碳国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必要性、可行性在哪里?如何推动实现“3060”目标?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认为: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将促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武义青指出,以脱碳、零碳技术创新为支撑和关键驱动力,以脱碳、零碳产业为导向重构生态经济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环境目标责任体系,更加重视碳市场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中的作用,不但会极大地拓宽生态环保视野,而且便于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对减污降碳和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意味着我国生态环保进入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武义青说,这将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三者之间真正实现同频共振、相互加强。减污和降碳并非同一过程,在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下,尽管安装污染治理设备达到了减少“三废”污染排放的目的,却增加了能耗,并未实现低碳和绿色协调统一。武义青表示,“十四五”期间,减污降碳两手抓、同时同步展开,将会推动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实现减污与降碳的同路径同目标管理。

“碳中和”和“环境友好”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武义青说,明确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倒逼我国在不到10年时间内实现碳达峰,这意味着在未来40年里我国有了更强的生态环境约束,要逐步实现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十四五’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阶段。”武义青认为,减污降碳对发展的倒逼和牵引力将越来越强,生态环保在发展全局中的位置将越来越突出,发展与保护将深度融合,碳减排将成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在全球碳中和导向下,企业产品和原材料的碳含量指标将成为与成本、质量和服务同等重要的竞争要素。武义青说,以脱碳为引领的新一轮竞争浪潮已经拉开,各地应抓住“十四五”这一关键阶段和战略窗口期,加速进行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构筑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价值引领和增长动力的现代经济体系,力争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实现“换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