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民建之智,擦亮新时代社会服务发展底色



社会服务工作是我国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各民主党派更好地参与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建的社会服务工作,要结合自身特点,立足自身优势,对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职能进行再认识,进一步彰显特色,与时代同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服务工作中更好地实现民主党派的自身价值与时代追求。

一、深刻领会社会服务工作的内涵

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显著加强了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人力、资金上,均明显向社会服务工作方面倾斜,促进了民主党派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形势、新方法、新内涵,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贡献了力量。

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智力支边”活动为起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实践经历。特别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与时代同行,逐渐开展了教育、医卫、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如对口支边、定点扶贫、义捐义卖、慈善公益、义诊送药、科技咨询、法律援助、助学兴教、职业培训等。中国民建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实际过程中,发挥出的作用包括社会诉求表达渠道作用、社会团结纽带作用、服务平台作用、协助党和政府维护转型期社会稳定作用和监督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社会服务工作成为民建组织参政议政的基础和载体。

社会服务工作作为民主党派一项具体职能既不同于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又与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紧密联系,社会服务工作是延伸是细化,更是具体实践,能为参政议政提供素材。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和抓手。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是以国家发展为大前提的社会活动,是民主党派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所有这些社会服务活动,是民主党派在社会各项事业中发挥作用的价值体现。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社会责任感和组织程度的重要平台。

二、深入了解社会服务工作的不足

(一)缺失绩效评估和缺乏制度保障

社会服务的主要受众是社会群众,因此对社会组织为社会公众所提供的服务要进行绩效评估。但民建组织当前并没有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善的社会服务绩效评估的监督以及评价机制。同时开展社会服务工作需要专业的制度保障,目前民建在开展社会服务过程中,往往都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现象,相关制度保障的缺乏、工作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缺乏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自身建设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导致民建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时容易出现顾此失彼,优势发挥不足。

(二)获取资源能力不足,资金匮乏

站在所有组织的立场,资源就是必不可少的基石。只有在一定基础的资源支撑下,社会组织才能够保证正常运作,更好的实现承接服务职能。社会服务工作涉及专业人员、物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和经费等,经费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会费、营业收入、社会捐款这几个方面筹集资金,就目前民建组织的办公条件、办公设施、办公经费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很难开展活动来为工作服务。在诸多资源缺乏的条件下仓促行动,其结果只能是一种简易形式和简短的过程,社会组织满足大众需求的作用难以有效实现。

(三)服务水平尚待提高,缺乏竞争力

民建会员来自各个行业,由于在一个部门或系统的党派成员人数不多,又不能有效地调动各界的资源,所以很难开展深入细致的专项服务。开展社会服务对政府存在一定依赖性,缺少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得不到公众的广泛信任支持。由于服务活动缺乏可行性和服务领域针对性,形成了社会服务活动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四)社会服务工作缺乏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完善的机构、运营机制和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是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须有一支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民建会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繁忙,工作任务重,上班时间紧,使得他们很少能抽出时间拿出精力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组织人员缺乏专业性,使得在为社会群众提供他们所需求的公共服务的这一过程之中不能够更好符合群众的满意度。在数量以及质量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很难有效发挥民建组织开展社会服务满足大众多元化高层次需求的能力。

三、深切探寻社会服务工作的路径

(一)健全社会服务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开展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和参与公共治理的运行机制,对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不断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对社会服务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社会服务工作,共同解决在社会服务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强化项目管理。坚持科学认证,精选项目,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前要充分调查论证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激励效应。建立一套相应的社会评价指标机制,来衡量社会服务工作社会化的程度与水平。

(二)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品牌效应

社会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远性的工作。民建的各级组织在服务方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上,要注重创新发展。在新形势下,既要对长期社会服务实践积累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加以传承,又要以创新的思维来审视既往社会服务的经验和成果,探索和规划新时期参政党社会服务新模式,创新社会服务方式方法。在建立社会公德、社会责任、帮困扶贫、协调矛盾、经济建设、转化参政议政成果等方面建立特色品牌,通过开展多形式、多角度、多层级的社会服务工作,来塑造民建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优质形象。

(三)推动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服务格局

推进社会服务社会化重点在于建立全方位联动机制。发挥民建社会联系广泛的特点,广交朋友,多作宣传,扩大团结面,加强合作,促进沟通,共同为人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服务。搭建一个政府、企业界、民主党派及相关社会公众深度参与的互动沟通平台。通过联动机制建设,完成民建社会服务工作由单个党派组织独立服务向群体联合提供服务及由党派独立开展活动向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展活动转变。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保障机制

设立专门的社会服务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强化专职干部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让专职干部能专心在组织、策划、联络、实施工作方面,发挥实际作用。重视社会服务人员素质,建立培训机制。激发会员的积极性,提升会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升职业认同。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机制、建立较为稳定的专家志愿者队伍,利用他们所长为我所用,让他们的知识和本领为社会发展服务。 

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应是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尽管社会服务前行道阻且长,但民建人正视机遇和挑战,势必以乘风破浪之势,为社会服务发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