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延伸和拓展。相对于民主党派的三大基本职能,社会服务根植于社会、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开展好社会服务工作是民建继承优良传统、深化社会信任、凝聚会员共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民建适应时代需要,倾听群众呼声、服务基层群众的历史必然。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参政党提出了新要求:“参政党要有新面貌。要增强 ‘四个自信’,增强政治定力,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心聚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新的重大贡献。”民建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参政党建设的新要求,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内涵,围绕新时代伟大目标有效开展工作,在脱贫攻坚、产业帮扶、抗疫救灾、助学济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民建基层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开展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一、现状与问题
(一)社会服务缺乏特色,体现不出界别优势。
捐资助学、下乡帮扶、助孤助残、助力创城等是基层民建组织开展频次较高的社会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其他兄弟党派、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等都可以做并且也在做。而对于能够体现民建与经济界紧密结合特色的社会服务项目则较少开展。基层民建组织应创新开展差异化的社会服务,彰显社会服务的特色性。
(二)社会服务所获支持不够,工作活力难以提升。
首先,社会服务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多数是由会员承担。其次,活动参与人员所获支持不够。由于专职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社会服务工作的日常开展基本靠临时抽调会员来完成。会员能否参加活动又受到个人闲暇时间及所在单位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再次,有的会员对会内事务 “不关心、不出力”。基层组织要保持活力,使成员聚起来、动起来,并非易事。
(三)社会服务持久性较弱,成果转化率低。
民建基层组织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大多为一次性的。一些传统项目如捐资助学、走访慰问完成后,转化为通讯报道发表于基层组织网站上,过于注重留痕而忽视成效。同时体现党派特色的社会服务如产业扶贫、银企对接、网络就业招聘等跟踪问效不到位,缺乏长效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工作的促进作用。
二、对策与建议
(一)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应注意服务定位,创新社会服务的内容及方法,让社会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民主党派,民建基层组织应找准社会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把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放在服务企业家会员上,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实行各种资源的互联互通,解决企业家会员的实际问题。在服务好企业家会员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自身优势,科学选择社会服务项目,认真研究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新型社会服务工作需求,挖掘、拓展社会服务项目类型、模式和方法。扶贫济困等传统社会服务工作不能丢,助力产业、城市发展等新型社会服务工作也要逐步开展起来。
1.建立人才“智库”。目前,民建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组织,成员近20万人,大多数为经济界和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在人才管理方面,各级组织应分门别类地建立人才信息库,如专家学者库、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家联盟等,将会员擅长的领域及从事的行业罗列出来,便于大家咨询、沟通或合作。也要善于打破地域限制,扩大“朋友圈”,最大限度的突出民建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利用丰富的信息和智力资源,就一些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同时利用和经济界广泛的社会联系,及时真实反映广大会员和所联系群众意见建议。参与地区重大决策的协商,促进国家在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更加民主、科学、正确。
人才建设方面,各级组织应要坚持发挥会的特色,巩固和发展民建界别优势,优先发展尚未加入民建组织的知名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和知名经济学者,以提升民建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重点着眼新兴产业和有发展潜力企业和个人,前瞻性地加以发展和培养,确保会员发展工作连续性,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打下人才基础。
2.搭建资源、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民建会员多为经济界人士,其中有很多会员是企业家。为服务企业家会员,建议各级民建组织借助科技手段打造民建会员资源、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鼓励会员们在平台上发布可以提供或是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各会员的生产、经营、招聘、求职、融资、法律、社会服务等信息,引导会员之间精准匹配供给和需求,有力支持会员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民建会员在平台上发布可以优惠或免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法律咨询、金融咨询、税收减免咨询、民生服务咨询等),让会员们可以在平台上方便获取各类有用的服务,使社会服务项目更多元,服务对象更精准,服务效果更明显。
3.畅通社情民意诉求通道。借鉴“12345市长热线”和“阳光理政”的经验、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基层组织邮箱等多种渠道,广泛的听取会员和群众意见,集中整理反映较多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形成社情民意报告或是提案,促进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的紧密结合。
(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应稳固社会服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力量,争取多方支持
民建基层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会员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稳固社会服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力量。一是多方筹措社会服务工作经费,争取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除了现有的经费筹措渠道外,要积极与政府协调沟通,多开展政府迫切需要做而未能做的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政府支持,力争部分社会服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应当尽可能与民建会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所在单位的工作职能联系起来,处理好民建会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本职工作与民建社会服务工作的关系,尽量不影响或少影响他们所在单位的工作,赢得理解和支持。三是积极采用新媒体传播形式,扩大民建社会服务的影响力,营造会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会员参加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基层组织社会服务绩效考核机制,鼓励基层组织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提高会员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率。
(三)建立成果转化跟踪长效机制,推动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避免社会服务工作出现的同质化、短期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建议民建建立社会服务长效机制。一是各级民建组织应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着力解决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基层群众最为关切的难点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创建一批实施时间长、覆盖面广、社会效果好的“品牌”社会服务项目。二是通过举办社会服务成果展、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经常性、不定期地向社会公众展示民建社会服务工作的业绩成果,以此来推动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每个社会服务项目设专人负责,定期调查并汇报社会服务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对于实施时间长、覆盖面广的社会服务项目,应做到全流程跟进,实现闭环管理。并将项目跟进、调研、汇报等纳入基层组织社会服务绩效考核。
总之,新时代、新目标、新使命,对民建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把握新要求,跟上新时代,就必须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精准定位,以创新思路推进工作实践,凝聚合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