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女警官于凤荣利用自己结婚时、包裹衣服的布质红色包袱皮。是她洗干净后,亲手一针一线绣成的:“敬赠亲人解放军,军爱民来民拥军,阶级情谊似海深,唐山马矿于水情”,28个红色大字的“包书皮”,包裹着《列宁全集》(合订本)一书。
提起这件事情,还得从唐山发生的特大地震说起:
于水情出生记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特大地震时,时任唐山市郊区(现改为开平区)栗园人民公社党委委员的于凤荣,已身怀六甲将近临产。此时,在新工村工房区——开滦马家沟矿第二小学校大操场上,于凤荣就居住在临时支成、四面透风的防震棚里。然而,生小孩儿,如此人生之大事,却让于凤荣年逾花甲的婆婆,发了愁、着了急、上了火!
是啊,如今安身的住房震毁了,为坐月子准备的油、糖、鱼、肉……,也都被砸在废墟里不能食用。何况此时此刻,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没水、没电、没吃、没喝……我们该咋办呢?婆婆嘟囔着,难道苍天也要绝人生路?生孩子大事即将临头,咋办?……一连串的问号,一连串的发愁,一连串的熬心,一连串的眼泪……几乎把于凤荣婆婆的眼晴哭瞎,把精神击垮!
……
正当全家人发愁,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毛主席,及时派来了亲人解放军和医疗队。
他们到灾区后,片刻未歇,便立刻投入“抗震救灾”,这场紧张而危险的“战斗”,深入到废墟扒人救人,送医送药,帮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开(平)马(家沟)一带,担负“抗震救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驻防在沈阳军区的部队。这支部队中,有个连队在海城地震“抢险救灾”中,曾立下不朽功勋,被中央军委授予“爱民模范连”光荣称号。该连队的首长(后来得知该连连长叫陈晓东,指导员叫李传尧),听到于凤荣将生产坐月子时,立刻率领一个班的战士,仅用半天时间,就将于凤荣家,临时简易防震棚,给维修搭建好。
震后的第六天,也就是8月3日。于凤荣将要生产时,辽宁省医疗队的“白衣天使”,冒着蒙蒙细雨,来此接生。她们忙活了大半宿,4日凌晨子时,这位牵动着数人心弦的小生命,终于顺利平安降世人间。辽宁省医疗队白衣天使精湛技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灾民和蔼可亲的高贵品德,至今仍给于凤荣留下永久、深刻,美好的记忆。
医疗队返回驻地后,连长陈晓东,指导员李传尧,带领战士们,立刻冒上大雨,迅速赶到马二小大操场,为坐月子的于凤荣母女苫盖防震棚,唯恐屋内浸水漏雨。同时,他们还带来了大米、豆油、奶粉、红糖等食品,给产妇和婴儿增加营养。而人民子弟兵,在扒人、救人时,却经常不断地把大米、豆油、青菜等“口粮”节省下来,分发给有困难的群众,他们自己却吃高梁米和(音huo)着盐水……
又过了两三天,连长陈晓东、指导员李传尧陪同教导员,来看于凤荣母女,并带来了不少吃的、用的慰问品。
闲谈中,教导员问:“孩子起名字了没有?”“没有,我们正在商量,给孩子起个有意义的名字呢。”产妇于凤荣微笑着答道。教导员点下头,接着又问:“孩子的爸爸姓什么?”“姓于。”“那好,孩子的父母都姓于,我提议她就叫于水情如何?”“好!我孙女就叫于水情!”在一旁的孩子奶奶,笑着点头应允。于是,为纪念唐山大地震,解放军关爱唐山百姓的鱼水情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之举,就给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叫了“于水情”,深受全家人的称赞认可。
这样,唐山大地震后降世人间的可爱姑娘于水情,终于有了响当当,意义非凡的名字啦!
两张壹元纸币
于水情出生不久,抗震救灾部队就接到重新规划住宅区,建筑居民简易房的任务。
这天,凑巧遇上大雨天。
为了赶施工进度,让坐月子的于凤荣母女,有个较安静舒适的休养地方。在指导员李传尧率领指挥下,指战员们冒着阵阵不断的瓢泼大雨,不怕苦不嫌累,泥里水里,紧张而有秩序地施着工。然而,他们一直忙到掌灯,屋内套泥的工作还没完成。于是,连首长决定“打夜战,不干完活儿,决不收兵!”就这样,全体指战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个个精神饱满,干劲儿十足,按部就班地干着活儿。突然,一位小战士,在登高用力往墙皮上套泥的时候,不慎脚踩滑跌倒,把脚扭伤。同时,也把照明的煤油灯灯罩给打碎了……
第二天,这位伤脚的小战士(后来得知,他是来自安徽省的新兵,年仅17岁),怀着十分内疚的心情,来找于凤荣赔礼道歉。而后,从兜里掏出两张壹元的人民币,递给于凤荣,说:“大姐,我们部队有纪律,我是专门来赔礼道歉的。这是打碎的灯罩钱,请您收下吧。”然而,于凤荣却执意不收:“你们把素不相识的我,当成了亲人,帮了我们那么多:给我们送吃的、喝的,又冒雨给我们加固防震棚,这次又给我们盖抗震简易房,这么多恩情,我们都无以回报呢。一只破灯罩值几个钱,难道这个比芝麻粒还小的小事,还让你记挂在心上吗?!”
可是,在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人民子弟兵——小战士,却一再坚持要赔。他说:“大地震给唐山人民造成的损失太大了,我们来了是‘抗震救灾’的,绝对不能再给唐山人民,增加一分一毫的损失啊!”说完,这位可亲、可近、可敬的小战士,把钱往坐月子的于凤荣手中一塞,便扭头跑出了屋外……
小战士的言行举止,让于凤荣深受感动,她目视着离去——至今尚不知姓名的小战士背影,眼睛顿时迷糊了,热泪止不住,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她想了好久好久……
事后,当笔者采访此事时,于凤荣感慨,说:“小战士,每月只有6元津贴费,他还是个孩子呀!这种‘视纪律如生命’,人民军队的军民‘鱼水情’,让我永远忘不了哇!”说着说着,于凤荣的眼框内含满了热泪……
如今,唐山大地震45周年了,当年小战士赔付的两张红色壹元钱人民币——灯罩钱,却成了于凤荣珍藏的传家宝贝。
宝宝服和小绿军装
于水情要过满月时,八一电影制片厂准备让于凤荣母女俩拍纪录片。闻讯后,于凤荣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她想:解放军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对我们有如此深厚恩德,我们应该如何表示感恩呢?于凤荣为此事绞尽脑汁,想了好长时间,终于想到栗园公社党委,发给她的那本《列宁全集》(合订本)。
于是,于凤荣利用整整一个夜晚的时间,连续点了六根蜡烛,坐在马扎上,一针一线地绣制出——如本人开头所述,有28个大字、红色的布包书皮。
电影开拍前,部队首长和于凤荣互赠了礼品。于凤荣赠的是上面提到的《列宁全集》(合订本)一书和绣字的红色包书皮。解放军首长代表部队,又给孩子送了奶粉、罐头和一身宝宝服(也称满月服)。宝宝服帽子上绣上看“红心向党”4个字;上衣的两衿,分别绣着“幸福不忘毛主席”和“长大接好革命班”14个字;在裤子兜兜上,绣着“于水情”的名字。这些字是“爱民模范连”全体官兵,一针一线缝上去的,代表着他们对唐山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如今,这身极不寻常的肉红色宝宝服,于凤荣仍然悉心、妥善地珍藏着。
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后,“唐山抗震救灾”部队,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准备撤离、返回营区驻地的前夕,连长陈晓东,指导员李传尧代表全连官兵,又给于凤荣的女儿于水情,送来了一套他们亲自改制的绿色小军装和一个军用水壶。水壶上写着“饮水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
部队撤离十几天后,于凤荣家又来了三名解放军军官。他们要走那身“小军装”,重新复制好后,对于凤荣说:“那套原件的‘小军装’,我们已送到北京军事博物馆永久珍藏了。现在这套‘小军装’是新复制的,可以穿,但千万不要丢失啊!”
于凤荣点头答应。
于水情茁壮成长
开朗秀气,落落大方,聪慧机智,并带有军人气质的于水情,现早已从部队退役,被分配到交通局工作,并且当上了妈妈。
当笔者问及她的成长历程时,于凤荣自豪地说:
于水情从记事时起,就知道解放军是她的大恩人。当然,这和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关。她上学读书后,学习很努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于水情经常以雷锋为学习榜样,积极做好事。她并从小立志,长大一定要当解放军,接好革命的班,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
1992年12月,读高中的于水情,终于如愿,应征入伍,到河南二炮某基地,当了一名通讯兵。在部队首长培养下,于水情4年间摸爬滚打地锤炼,不仅多次受到表彰,而且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于水情1996年底,光荣退伍。
“鱼水情”的故事传天下
几十年来,各级媒体,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形式,不断地采访报道“鱼水情”的故事,并几次拍成电影和电视专题片。在全国,甚至外国放映、转播,使“鱼水情”和于水情的故事传遍了天下。
下面,根据拍摄时间顺序、内容及有关事情,做一简略地叙述:
1976年,第一次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新闻纪录片。主题是于水情过滿月。
第二次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为唐山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拍摄的。具体时间是,1985年10月15日,电影片名是《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第三次拍电影,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时任导演的陆芳同志,主持拍摄的这部名叫《于水情的故事》的电影,除在全国公开放映外,还翻译成了7种文字,到世界各地放映。据说,此片在意大利世界电影大赛中,还荣获了世界大奖哩!
于水情读高中时,解放军报上还登了篇署名文章《于水情的鱼水情》后,于水情收到了不少的读者来信,对她鼓舞极大,也更加增强了她参军、报效祖国的决心。
1996年,唐山大地震二十周年之际,于水情还在部队服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栏,拍摄了于水情的电视专题片。同时,河北电视台、唐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都拍摄了专题片,或发表了文章《“鱼水情”纪实》。
200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了《于水情的鱼水情》。片子在拍摄之际,因闹“非典”,所以此片推迟到2004年农历正月初五,在中央电视台的“国防时空”专题演播。
2004年,中央电视台的熊国盛,又拍摄了《老兵您好》的专题片。片中记叙了于水情的故事与抗震救灾时老兵,在唐山“抗震救灾”的往事……
亲人们,您们都好吗?
提起唐山大地震,发生的“鱼水情”与于水情的故事,这件激动人心的往事儿,于凤荣这位刚毅、潇洒、睿智的女警官,首先从她内心发出真挚的问候:“解放军亲人们,您们现在都好吗?”随后,她又表示十分后悔:后悔当时没问清楚“小战士”的姓名;后悔没有留下亲人解放军——“爱民模范连”,这个群体和蔼可亲官兵合影或单人照片;后悔没有和亲人们保持永久不断地通讯联络;后悔……
然而,后悔是没有用的。于是乎,笔者写到此,也陷入了遐想:假如,我写的这篇《“鱼水情” •于水情》的文章,让已年过花甲,曾经参加唐山原沈阳军区“抗震救灾”的当事人——“爱兵模范连”亲人们看到,该多好哇!
如果真能如愿,那可就……
注:本文根据于凤荣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