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至25日,在承德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民建会员中的市政协委员积极围绕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市政协常委、民建会员王冬梅在接受承德“新鲜事”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民办商办学校以重金招揽优质生源,高薪挖走公办学校名师,与政府谈判获得更多定向招生名额,影响了一些公办重点学校的发展,在教育部推行“双减”措施过程中,应该着力解决民办教育转型发展。她提出,“双减”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亟待转型升级,要缩减学科类业务,拓展非学科类业务;在新环境、新政策下,要大力提升民办中小学公平办学水平;要坚守教育公益性原则,注重质量提升;同时,要完善学科类培训管理服务,控制学科类培训时间。
市政协委员、民建会员、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温守东建议,要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全面助推承德市主导产业重构升级。“十三五”期间,承德市坚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承德市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发展“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总目标,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重构升级。人才至关重要,不但需要高端研究研发人才、高层次技术人才,更需要大量职业教育培养从事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温守东认为,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今年4月份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对于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助力其进一步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目前,承德共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4个,其中高等职业院校4所(含省属本科层次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中等职业学校18所(公办14所、民办4所),职业培训机构32所,已基本形成以4所高职院校为引领、以承德工业学校和9所县区职教中心为主体、中高职数量结构协调、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基本框架。但承德市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和现代职教体系未健全、留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足等问题。
温守东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尽快颁布《承德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加快完善承德市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中高职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增加“3+2”中职加专科、“3+4”中职加本科等“直通车”招生比例,在本地区实现中职、专科、本科上下贯通顺畅的培养体系;要科学规划承德市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职业教育统筹和资源整合,成立承德市职业教育与培训联盟;要大力支持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积极支持发展基础好的职业院校申报国家“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省“双高计划”“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建设项目;要建设区域共享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训基地,设立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依托承德市职业院校各自特色建立市公共实训基地;要落实承德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调整充实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要支持和鼓励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依托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结合承德“3+3”主导产业建设钒钛等产业学院,支持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职业教育对承德市产业的匹配度和贡献度,为承德培养既好用又留得住的技术技能人才。
市政协委员、民建会员米来表示,承德市应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增加学校体育课时。他认为,作为提高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很多中小学生体质逐年滑坡,学校体育也往往流于形式,这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他建议要解决目前的困难和障碍,可以增加体育课课时,丰富体育课内容,可适当增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竞技项目;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招聘方向,保证体育教师的专业性,避免学习篮球的教师教足球,学习健美操的教师教排球等现象;要为学生提供安全场地保障,为尽量避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学校要确保体育场所的合理及设施的完好,定期检查、维护场地及运动器材,并配备专业的医疗室,发生意外第一时间开展救治,最大限度保障学生运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