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1965年9月17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时任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员 龚岳亭:能够证明胰岛素究竟是不是全部做成功的话,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小白鼠的痉挛反应,那个小白鼠要痉挛的,要跳起来。那(小白鼠)跳的时候呢,我们全部都跳起来了!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做胰岛素A、B链的拆合实验
1956年初,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随后,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正式出炉。1958年6月,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会议室里,在所长王应睐的主持下,九位科学家一起讨论所里下一步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合成一个蛋白质”。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进行牛胰岛素的合成实验
时任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员 陈常庆:蛋白质唯一知道结构的就是胰岛素,(英国科学家)桑格1955年测定了胰岛素结构。1958年提出的题目,唯一的首选就是胰岛素一个东西,没有别的了。
1958年底,人工合成胰岛素项目被列入1959年国家科研计划,并获得国家机密研究计划代号“601”,也就是“60年代第一大任务”。然而,在此之前,除了制造味精之外,我国还从未制造过任何形式的氨基酸,而氨基酸正是蛋白质合成的基本材料。在如此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科学工作者将人工合成的产物注入小白鼠体内,测验它的生物活力。小白鼠因体内胰岛素增多而发生惊厥反应,证明这种人工合成的产物就是具有生物活力的人工合成胰岛素。
龚岳亭:当时我们氨基酸都没有,胰岛素有17种氨基酸,我们是赤手空拳起家,这17种氨基酸全由我们自己搞出来。再有,有的试剂是非常毒的,我们当时因陋就简,在屋顶上面搭起一个棚,我们自己带了防毒面具去生产。
△1966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的文章
在科研基础十分薄弱、设备极其简陋的年代,历经七年的不懈攻关,这项凝聚着中科院生化所、有机所和北京大学三家单位百名科研人员心血的项目,终于获得成功。
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组成立之初的人员
时任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员 杜雨沧:9月17号那天早晨,我们那个时候在楼屋顶上,外面有一个平台,所有的照相机都在外面,成败在此一举啊!我们三个人共同地打开冰箱,把毛细管拿出来,对着光呢,假如是结晶的话可以看得见上面有闪光的东西。看见闪光了大家奔走相告,很高兴!马上放到显微镜下去看,那个结晶的样子,和天然胰岛素结晶的样子是一样的。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位于上海市岳阳路320号
1965年11月,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首次在《科学通报》杂志上公开发表,被誉为“前沿研究的典范”。随后,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蒂斯利尤斯专程到生化所访问,他说:你们没有这方面的专长和经验,但却成功合成了胰岛素,你们是世界第一!
龚岳亭:所以这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个大无畏精神。当时很多科学家就讲,我们努力一把,跳一跳把这个树上的果实能够摘下来,那我们就跳!
2015年9月17日,中国邮政首发“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50周年”纪念邮票。
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它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