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京津冀区域低碳增长


扎实推进京津冀区域低碳增长(武义青,人民政协报)-1.jpg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超额完成钢铁等6项过剩产能去产能任务,一些城市的“煤电围城”“钢铁围城”“重化围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74微克/立方米降至今年1至8月的38微克/立方米。“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规划设计京津冀世界级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集群。从京津冀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及未来发展出发,初步考虑,可以打造四条世界级产业链集群——先进铁基材料、金属制品、装备制造(重型)等世界级产业链集群;新能源汽车(智联、专用)、轨道等交通运输设备及零部件产业链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产业链集群;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产业链集群。

二是建设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为龙头的多层次创新体系,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产业发展共性关键问题,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统筹中央与地方相关专项资金等措施支持实验室建设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强化重点企业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投入,引导部门地方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支持。

三是建设以北交所和国家级产业基金为核心的产业融资体系,围绕产业链发展,设立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和各级政府引导资金,吸引更多的稀缺资源投入产业链建设。同时探索产业链融资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产业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效便捷融资支持。

四是引进用好一批顶尖人才,加快建设产业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面向全球引进一批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同时,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

五是用足用好自贸区内外开放平台和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平台,充分发挥自贸区和雄安新区“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功能,建立跨区域产业总部-生产基地、园区共建、整体搬迁等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增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的创新驱动效果。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充分利用北京市的科研优势、天津市的制造业基础及河北省的发展空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形成若干京津冀合作开发、利益共享的高水平产业集群。

六是用“链长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打造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链涉及京津冀三地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应聚焦“链长制”方式,打破行政区划的禁锢,统筹考虑区域内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等工作,落实方方面面的责任,加大协调调度力度,尽快推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是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决策协调作用,将打造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链工作列入领导小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在科技创新、产业融资、人才引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出台一批“先行先试”的重大政策举措,打造全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标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更高水平。(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会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