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云客户端 | 协同发展对对碰②| 同描“生态绿” 共享“常态蓝”


1.jpg


2.jpg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丽钧 师语彤 乔娅

早春三月,生机无限。京津冀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同时传出好消息,刚刚过去的2021年—— 
北京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 
天津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 
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 
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携手步入“30后”阶段,这是一组彰显协同治污的数据。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携起手来,一张“生态蓝图”共绘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常态蓝”成为市民生活的背景,“生态绿”成为亮丽的底色。

3.jpg

夏日白洋淀长廊栈道。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泽凯 摄
 
铁腕治污  云卷云舒成常态
 
2013年起,公益人士邹毅每天给北京天空拍照片。他用图片记录的,是北京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在河北,同为摄影爱好者的王汝春从2014年开始每天给天空拍照。“污染严重时,别说远处,对面的楼都看不清。现在,照片里的灰蒙蒙越来越少,蓝色越来越显眼。”王汝春说,自己早已将文件夹改名为“追踪蓝天”。 
同一片蓝天下,生态协同已然融为一体。近年来,京津冀联防联控大气污染的机制、行动越来越多。 
河北省与生态环境部、北京市、天津市形成了一套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机制。 
2013年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 
2020年5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同步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
 
4.jpg
2013年以来,北京市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图为故宫的蓝天。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丽钧 摄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雾霾已成为历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农学院院长周剑平谈起京津冀空气质量的改变自豪地说道。 
周剑平说:“在冬奥会举办期间,各国运动员除了盛赞赛事的精彩外,就是对北京、张家口的蓝天白云点赞。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结果。” 
为解决“心肺之患”。近年来,北京市深化“一微克”行动,颁布实施了几十项地方标准,通过压减燃煤、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企业污染、整治扬尘等举措,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 
天津依托“双城双港”整体布局,在企业搬迁调整过程中同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河北压减全省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和焦化等过剩产能,对城市主城区企业实施“退城搬迁”,提高标准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推进保定、廊坊、张家口和秦皇岛的钢铁产能退出。
 
5.jpg
岗南水库的凤头潜鸭。刘洵 摄
 
生态补偿  碧水清流润沃土
 
3月5日,清澈的拒马河蜿蜒流淌。一水之隔,是北京张坊,湛蓝的天如同洗过一样。 
2021年9月27日,永定河实现了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入海。 
新年伊始,白洋淀首次实现全域Ⅲ类水,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三地实现上下游溯源治污、源头护水带来重大机遇。
 
6.jpg
蓝天白云、林绿湖清,塞罕坝风景美如画。河北省林草局供图
 
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潘大水库是天津市的重要水源地。由于网箱养鱼快速发展,长期投饵和饲养,使水库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文龙说,为了协调共保饮用水安全,天津和河北连续签订实施两轮《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网箱养鱼问题。
 
7.jpg
生态补水后的白洋淀秀丽风光。河北省水利厅供图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京冀两地也在同治水污染。2018年11月,河北省与北京市共同签署了《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之一,要开展三地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立足区域生态环境长远发展,推进区域规划有机衔接、标准逐步统一,加快完善区域协同治理政策。 
陆文龙说,今后京津冀要进一步强化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提升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协同指挥、联合行动、应急处置的能力。
 
“双碳”行动  东方风来满眼绿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在世界首创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现场,诗意的口号格外醒目。该工程让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 
坝上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作为生态脆弱地区,坝上是风沙进入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近年来,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穿行在雄安新区三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生长茂盛的苗木,这就是雄安新区正在实施的“千年秀林”工程。“千年秀林”正是京津冀持续推进植树造林、修复生态、绿色发展的最新缩影。三地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发力,共同构建生态环保示范区,让绿意更加浓郁。
 
8.jpg
“千年秀林”美景。资料片
 
空气质量改善是为了改善人民福祉,蓝天也不是京津冀的唯一亮色,“十四五”时期,京津冀正大步向双碳目标迈进。 
周剑平说,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目前京津冀环境治理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这些年森林覆盖率不断在增加,放眼望去绿色越来越多。虽然森林的量上来了,但是在质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今后要在森林资源的碳汇能力上多做文章,向科技、创新、技术各个方面发力。要把减污降碳作为整个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把双碳目标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后续目标。”周剑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