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西园
在我童年时,电灯泡漂洋过海首先出现在上海。入夜,看着大商铺橱窗里安装的闪闪发亮的电灯泡,久久不愿离去,常常对着这种新从外国传来的炭丝电灯泡发呆,看到它不用油,又不须火,也能发出光来,倍感新奇。由此,我对电灯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后,我常常设想如何制造电灯泡。——胡西园
怀着这好奇心,数年后他筑就了他的梦想,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只电灯泡和第一根日光灯管,创办中国第一家灯泡厂,被誉为“中国灯泡之父”、“中国电光源之父”和“中国照明电器工业的开拓者”。他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起人之一,曾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亲切接见的发明家、实业家胡西园。
胡西园与夫人於森龄。
“中国灯泡之父”照亮中国
追忆商海往事前尘,记叙着胡西园的灯泡故事。1897年,胡西园出生于浙江镇海一殷富之家。少年就读县立中学(现)时,便对工艺制造怀有浓厚的兴趣。后考入浙江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学习,1920年毕业。
作为一个工科毕业生,胡西园对技术开发抱有浓厚兴趣。当时,中国的电灯泡市场完全为外国人垄断,没有国产灯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胡西园立志要“让中国人能够用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电灯泡”。于是,他把业余时间投入到了电灯泡制造技术国产化的研究,他的一些朋友也加入到了研制队伍。当时,电灯泡制造工艺,虽已在国内外杂志上作过零星介绍,但系统的技术资料,还未能为国人所尽睹。胡西园等人便根据零星材料,结合实物不断琢磨、不断试验。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在1921年4月4日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只国产电灯泡——长丝白炽泡。
国产灯泡的研制成功,在当时确是件了不起的事。正如胡西园后来回忆所说:“在人类登上月球的今天,一只电灯泡已经不足为奇了。但是在六十年前的旧中国,连一根钉子也要向外国人买的时代,中国人要自己制造出一只电灯泡,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灯泡研制成功,便是投入办厂生产。为了办厂,胡西园变卖了部份家产,勉强筹集到3万元原始资本,购得两套制电灯泡的旧机器。1922年4月,在上海北福建路唐家弄242号租了一间房屋,因陋就简地开办了一家电灯泡制造工场,开始生产灯泡。其时,成本大于销价十几倍,产销十分艰难。
1922年11月,德国电器专家亚浦耳(OPEL)在上海甘肃路开办的小型灯泡厂——亚浦耳公司电器厂,因经营不善准备出让,胡西园听了十分感兴趣。1923年春,谈判成功,胡西园花2万元盘进该厂,工厂规模扩大,创立了自己的灯泡厂。
亚浦耳工人吹制灯泡时的工作情形。
胡西园接办该厂后,考虑到该厂在社会上已有一定的影响,加上当时人消费有崇洋心理,决定继续沿用原来的厂名和商标。但他没有全部照搬,而是作了三点修改,一是在厂名上冠以“中国”两字,称中国亚浦耳灯泡厂;二是在商标“亚浦耳”前加上“国货”两字;三是以“OPPEL”为洋文商标,“亚”字为中文商标,既可与原来的OPEL相区别,又可使中文译音不变。同时,继续聘请亚浦耳为工程师,专门在厂内设了一个研究机构,进行技术攻关。1924年亚浦耳回国后,胡西园一人独力担当起全部工作。这样,胡西园的“亚”字灯泡终于打响了。1925年,胡西园任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包揽了全厂业务和主要工程制造技术,并与外资产品激烈竞争,终力挫美国产品。
1939年,胡西园在重庆设立总办事处,购买土地,建造厂房,安装机器设备,建立了亚浦耳灯泡、热水瓶、玻璃料器、制革、化工等八个工厂。
1946年,胡西园试制成了国产第一支日光灯管。1950年,正式投产日光灯。
20世纪30年代的亚浦耳厂房外景。
发起成立中国工业协会
抗战中,爱国实业家要抱团发展,抵制外来侵略。据胡西园《CC系操纵全国工业民众团体内幕》载:“八·一三”抗日战起,我迁厂赴内地,由于若干会员工厂的要求,盼望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在抗日期间,仍能为内地工厂尽一些服务工作,由理事会决议公推我为中华工业总联合会驻渝总代表,并由郭顺代表全体理事举行授印仪式。我们到重庆后,国民政府的一群贪官污吏接踵而来,重庆成了国民党政府的“陪都”。
各地工厂内迁重庆之后,于1938年4月17日成立了迁川工厂联合会,继之有重庆厂商联合会、重庆中小工厂联合会、西南实业协会、战时生产促进会等工业团体成立。
1942年9月间,胡西园等筹议组织中国工业协会,由胡西园、潘仰山、吴羹梅、余名钰、马雄冠等为筹备委员,以胡西园为主任委员。筹委会办事处设在重庆白象街116号中国亚浦耳厂总管理处。胡西园表示,为国家的工业,为自己的工厂,把中国工业协会筹备工作搞起来。
“火柴大王”刘鸿生在重庆办有几个工厂。他的火柴原料公司的办事处就在重庆林森路太平门处,与胡西园在白象街的亚浦耳厂总管理处背面斜角,所以相距不远,因此刘鸿生与胡西园常相互往来走动。胡西园为了筹建中国工业协会,成天和工商界人士及各方忙碌着。胡西园讲“我与刘鸿生两人从早到晚没有进过午膳晚餐,从饥肠辘辘到枵腹无声……服务员从厨房里搜出七只生鸡蛋……还剩一只生鸡蛋,刘与我再三推让,不得解决。刘鸿生遂说,好吧,我们在战时后方,来度一次公平合理的患难生活。结果,我吃蛋黄,他吃蛋白……”
中国工业协会的筹建紧罗密鼓,吸引着大批实业家参加。有一天,“味精大王”吴蕴初去白象街访胡西园,表示愿参加中国工业协会筹备工作,这种对工业的热忱行动令胡西园表示欢迎。有一次开好了筹委会后,吴蕴初留在白象街办事处与胡西园同进晚膳。饭后吴蕴初与胡西园同到胡西园的私人休息室促膝谈心,吴蕴初很坦率地对胡西园说他不久将要出国一行,极盼能有一个全国性的工业团体的荣誉头衔,如能得到中国工业协会理事长头衔,他不但在国际上很有体面,而且在国外行动也可以得到许多方便,他真诚地希望胡西园这次帮他的忙。胡西园想他毕竟是个实业家,不是靠一张嘴自我吹嘘的人。隔日胡西园与接近的几位工业家谈起此事,大家认为吴蕴初既托了刘鸿生,刘亦专诚与胡西园说过,最后吴蕴初还亲自向胡西园说了真心话。为了顾及各方面,可以考虑吴蕴初要求。经几次座谈商讨,大家一致推吴蕴初为未来的中国工业协会理事长。
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于1943年3月18日在迁川工厂联合会的会场,召开中国工业协会成立大会,票选刘鸿生、苏太余、潘仰山、胡西园、潘昌猷、胡光镳、吴蕴初、李烛尘、吴羹梅、余名钰、章剑慧、厉无咎、薛惠麟、胡厥文、马雄冠、周茂柏、李祖绅、张剑鸣、李允成、颜耀秋、王佐才等为理事。3月25日在林森路国际联欢社召开第一次理事会,选出苏太余、刘鸿生、胡西园、潘仰山、潘昌猷、吴蕴初、吴羹梅等为常务理事,公推吴蕴初为理事长。
同年10月中国工业协会重庆市分会筹备成立,选举化学家李烛尘为重庆市分会理事长。
亚浦耳工人吹制灯泡时的工作情形。
参与发起民主建国会
1945年8月21日下午,黄炎培和杨卫玉到六厂联合办事处与胡厥文谈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家的前途问题,一致认为民族工商界不能只埋头搞实业,还必须有一个自己的政党,取得应有的地位。于是,决定共同发起组织一个新的政党。胡厥文提出,工商界目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不多,且大都不擅长搞政治,要成立自己的政治团体,就必须联合社会上对政治研究有素的人士参加,将民间力量扩大起来,才能相得益彰。经研究,决定邀请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参加筹备工作。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史》载:9月17日,毛泽东在曾家岩招待重庆部分工业界人士,胡西园有幸其中。随后,胡厥文、李烛尘、颜耀秋、吴蕴初、胡西园、吴羹梅等在桂园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不久,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重庆中共代表团驻地会见了重庆工商界各团体的负责人,胡西园也再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毛泽东向他们介绍了国内外形势和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民族工商业政策、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道路等问题,使在座的工商界人士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了解,对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的阴谋也有了警惕。
随着形势的发展,建立新政党的筹备工作也进一步加快。9月11日晚,黄炎培、胡厥文、杨卫玉、章乃器、胡西园、吴羹梅等再次开会,讨论政党的筹组工作,由章乃器负责起草纲领。9月29日,黄炎培、胡厥文、杨卫玉、胡西园、吴羹梅、章乃器、孙起孟、章元善聚会,商定组织名称为“民主建国会”。10月3日,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杨卫玉、孙起孟、吴羹梅、章元善、李烛尘讨论通过了《民主建国会政治主张》。10月6日,黄炎培、胡西园、章元善、杨卫玉、孙起孟再次就政治主张和组织原则进行了讨论。
在紧张筹备的关键时刻,10月19日,周恩来应西南实业协会邀请,发表了题为“当前经济大势”的演讲,肯定了工商界关心政治是个进步。周恩来的演讲对胡西园与黄炎培、胡厥文等筹组民主建国会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0月12日,主要筹组人员讨论了《民主建国会章程(草案)》。11月16日,又开会决定将《民主建国会政治主张》改为《民主建国会政治纲领》。11月28日,民主建国会筹备会议在迁川工厂联合会举行,3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推举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胡西园、孙起孟、章元善、施复亮、酆云鹤、胡子婴、辛德培、黄墨涵、张雪澄、陈之一(钧)、徐崇林、周子义(焕章)为筹备干事。
1945年12月16日下午,民主建国会成立大会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举行。胡西园致词:“本人办工厂20年,埋头苦干,无暇作团体活动,但也深深感到有意见不能上达,因此也觉得组建一个组织的必要.本会并非完全属于工业界,亦并非完全为工业界谋利益.本会为全人民谋幸福,为社会谋繁荣,然后工业才有出路。”据《民主建国会成立记录》:在无候选人的理事海选中,胡西园以75票的高票,仅次于胡厥文、章乃器、黄炎培,被选为理事。据12月19日《第一次理监事联席会议记录》又以18票的高票选为常务理事。据孙起孟记录的12月20日《笫一次常务理事会议记录》:胡西园兼任对外联络组主任。
胡西园与友人在电器厂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