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共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中共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前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中共二十大工作报告,高屋建瓴、气象宏大,是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其中新提法、新思想、新论断俯拾即是,需要我们入脑入心,持续为功,精研透悟,以高质量的言行,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牢记“三个务必”,坚定不移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一伟大号召,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度的战略清醒,这是既符合时代需求又符合历史发展的科学警示和思想指引,更是具有强大历史生命力的激励和鞭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自始至终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执政的根本宗旨和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以人民为中心,甘做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人民群众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新的赶考路上,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方能慎终如始,从新的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新的的辉煌走向新的辉煌。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任务还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思过去,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向全党同志提出了“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看今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其是中共十八大召开至今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蓝图已经绘就,“三个务必”的提出,正是我们每一位新时代赶考人需要注射补充“清醒剂”和“钙质”的时候。不仅仅全党同志要深刻领悟其中要义,做到同心同德,民主党派和全社会的各界人士,更要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宏旨奥义,做到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定跟党走,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二是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30次谈到文化,对文化作用的论述已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中共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第八部分增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说到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风雨不易、亘古流淌的民族基因和根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我们也只有做到文化自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显而易见,已经作为营养思想指导思维的“良药”,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才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翼。我们有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将我们的文化高度重视起来,充分应用起来。通过各种实践,充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文化自信的精辟论述,实际就是对我们如何文化自信开出的“妙药良方”,是习近平总书记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宏观指引和实践要求。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审视当下我们对文化的学习理解和做法,存在不小的距离。甚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作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更别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经典论述俯拾皆是,并且形成了有机的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相互印证的体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因此,我们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学习必须同习近平总书记中共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贯通起来。对于文艺工作者,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尤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和“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结合起来,学懂弄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艺术理论研究和创作当中,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通过作品的感染力、传播力,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三是秉持“人民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共二十大报告105处提到人民二字,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揭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荣走过了百年辉煌历程。自中共十八大十年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1921年,自南湖红船扬帆起航,从58名党员发展到如今的9600万,成为世界最大的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初心如磐,使命如炬。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围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而不懈努力无论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毫不懈怠地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才有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强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可以说“人民思想”不仅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奋斗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政策理论层面,而且体现在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的每一个人本身。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思想的庄严承诺。在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党始终坚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和理念,带领全国人民打响了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充分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世界上成为第一个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的国家。将人民思想无比醒目地雕刻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上。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思想所照耀的红色江山将更加稳固和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宣告,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蓝图和新任务面前,全国各人民必须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核心中共中央周围,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