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智慧——浅谈对新型政党制度的认识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藉由举国同庆之际,重温新型政党制度文化,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从而又一次深深感受到新型政党制度有根有魂,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有着其独特的内在文化根基、时代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和合智慧:多元共生、和而不同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诸子百家争鸣,有儒道释并行不悖、融合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深厚的多元共生、有容乃大的和合智慧,但“和合”不是调和,而是“和而不同”,强调对立统一,强调事物多样性之间的兼容并蓄、融合与共存。经孔子及历代学者和思想家的完善,“和而不同”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强调事物多样性之间的结合、共存,并广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积淀成为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深厚政治文化土壤。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传承了这种“和合”文化观,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之上,既有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共产党的政治领导,长期共存、平等合作、民主协商的“和”,又有作为在法律面前平等独立的各政党互相监督的“不同”。

包容智慧:兼容并蓄、求同存异

纵观中国历史朝代更替,不乏少数民族对中国的统治,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薪火相传。无论怎样变幻最终在文化上总是先进文明征服野蛮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包容智慧,能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从而使各种各样的不同文化和文明得到有效尊重、和解与融合,从而避免了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中国人民共同完成的伟大制度创造,在这一新型政党制度中,不仅有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和长期执政地位,还有八大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长期存在。各参政党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既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一致性,又关注各方面、各阶层群众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蕴涵着中华民族包容智慧的精髓。

以人为本:天下为公、执政为民

在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最为重要的当民本智慧。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灵魂,而这得益于汲取中华民族文化血液里流淌的民本智慧。天下为公与执政为民是构成民本智慧的两大支柱。天下为公,顾名思义就是说整个天下是公众的,蕴含人民大众是主人公的政治理想。《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就是,普天之下并非归属于任何私人所有,而是归天下人民大众所共有。这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王权统治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经过几千年洗礼,历史选择和继承了天下为公的“正道”,而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王道”。《尚书·五子之歌》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统治者只有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统治权为民众权服务,才能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倘若统治权高高在上,对民众权利置若罔闻,最终天下真正的主人—民众,会剥夺统治权,通过革命形式让真正能够代表民众的执政者执掌国家权力。《荀子·王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执政为民深深地植入到中国政治文化的骨髓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情怀取代了“立君为民”的“家天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升华。它拓宽了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保证了不同阶层利益表达和政治诉求以及人民的参与、表达和监督等多项权利。新型政党制度所体现的“以人为本”,传承创新了传统民本思想,是在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升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今天,“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已逐渐成为中国的社会共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和合智慧、包容智慧、民本智慧,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内在优越性,实现了群众根本利益与群体特殊利益的有机统一。作为和谐型多党制的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展现了中国智慧,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新方向和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