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多管齐下,搭建“银发就业”桥梁


001 (1)_副本-1.jpg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2亿左右,占比将超过30%。截至2021年,河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0.23%且呈上升态势,这意味着,未来10年我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加速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部分老年人由于经济需要或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再次选择就业。在用工成本不断增高、各地不时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银发就业者”缓解了部分用人单位的招工压力。“银发族”尤其是低龄老年人口的部分群体,积累有一定的人力、文化和社会资本等,他们重返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建设,对经济发展乃至文明涵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省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银发就业者”群体的日渐壮大,“银发就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之营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势在必行。

“银发就业”存在的问题

法律风险方面目前,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再参加工作时,其与用工方之间不能建立劳动合同关系,而是成立劳动雇佣关系,不能享受《劳动合同法》中所规定的权利。因此,老年劳动者在工作中突发疾病或受伤时,无法获得必要补偿。同时,老年劳动者不能缴纳工伤保险,一旦发生疾病或工伤,维权时也会产生困难。此外,老年劳动者被辞退也无法享受经济补偿金或经济赔偿金。

职业能力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即便是传统岗位,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就业能力和职业需求往往存在脱节,因此开展技能培训十分重要。我国老年职业教育目前主要由开放大学和公益机构开办,起步晚、规模小、不均衡,市场化程度较低。

就业渠道方面应聘不畅也是“银发族”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以年轻人为主的劳动力市场中,老年人通常被排除在就业服务体系之外。招聘网站、劳务公司、中介机构鲜少推出有针对性的求职信息,他们只能向熟人网络寻求帮助。

、保障“银发就业”的建议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要保障“银发就业”权益,就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关部门可以提倡双方签订规范的劳务合同,其中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医疗补偿等,解决好“银发就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二是建立政策机制。可以建立老年人口就业创业鼓励和奖励机制,适当延长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工作年限,开发公益岗位,促进灵活就业,对于积极推进老年就业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欢迎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是做好教育培训。要根据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需要,探索设立与老年人口再就业需求相对应的培训学习平台,增加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在平台之外,还可以开展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培训,为老年人再就业赋能。

四是拓宽就业渠道。相关部门应结合当下退休群体的实际情况,拓宽再就业渠道,多开发弹性工作岗位;也可以成立专门的老年人才市场,或依托社区居委会定期发布相关岗位公告。同时,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和完善在线招聘平台,畅通用工单位与老年人之间沟通渠道,让供需进一步匹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