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年前,“五一口号”的发布,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精诚合作、共商国是,胜利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多党联合的民主联合政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五一口号”本质地体现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精神。
时间回到1947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当军事上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态势越来越明朗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意识到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在政治上夺取全面胜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汇聚起彻底推翻旧政权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所力争建立的新中国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国家。所谓崭新的民主国家,就需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代表各阶层利益的其他政党的支持,把各方面进步的政治力量都纳入到建立新中国的行列中。在这样的历史转折点,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共有二十三条内容,其中第四条提出,“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句口号看似简短,但它却是一组战斗的口号,在我国统一战线以及多党合作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五一口号”一经提出,就迅速得到了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正是这份为各方广泛认可的“五一口号”,标志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此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绘制了新中国政权成立的路线图。“五一口号”揭开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崭新一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各民主党派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基于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政治主张,这是多党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奋斗目标是共同的。历史的车轮把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夯得越来越结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深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之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独创,它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政党关系,也是一种崭新的执政方式。多党合作,曾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构想,但由于历史条件不具备而未能付诸实施。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斗争中试图把这一构想付诸实施,但由于俄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拒绝与布尔什维克党合作,因而未能兑现,取而代之的是原苏联的社会主义一党制。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选择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形式,创立了一种体现团结合作的崭新政党关系的新型执政方式。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列宁未能付诸实施的理论构想在中国成了伟大的现实,而“五一口号”在多党合作政党制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述它,“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多党合作制度也要服从和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项部署。作为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也必须继续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能,充分彰显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能够广泛、真实、高效地发扬民主,是在中华大地的丰沃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忘多党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同行,发展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画出最大、最美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