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红色基因 传承延安精神


4月21日26日,民建沧州市委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暨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组织骨干会员赴延安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本次学习,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我们的学习围绕着“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史”,“延安精神”,“习主席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三大主题。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参学者在这片土地上倾听历史的回声,感受精神的滋养,接受心灵的洗礼。

重温历史,不忘初心。

首先为我们安排的是专题教学“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由延安党校的李海际教授为我们授课。老师拉开历史的帷幕,娓娓道来;铺开历史的画卷,激情澎湃。讲述了中共中央从1935年9月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离开陕北,在此过的13个春秋。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全面发展壮大的十三年。随着老师激情的讲解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战斗史。那些感人至深的历史细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与延安老百姓的鱼水情深,那些英勇不屈的革命前辈们用鲜血与生命谱写了历史的悲壮,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苦难辉煌。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从此,“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植入了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心间。

激活历史,砥砺人生。

近平总书记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吸取智慧与力量。我们实地参观宝塔山,杨家岭,雪地讲话旧址,枣园,梁家河,南泥湾,王家坪等地。这片红色的圣地,处处令人震撼,宝塔山的足迹,杨家岭的红旗,枣园里的灯光,南泥湾的大生产,梁家河的深情与朴实,还有雪地讲话的伟大壮举,都在历史的天空里相映成辉,激荡着每一位参学者的心灵。

中共中央在杨家岭度过了九年的岁月,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都是在此进行。

毛泽东主席与民建创始人之一黄炎培先生的一次历史性对话,“窑洞对”也发生在这里。纵观中国历史“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是一次著名会谈,也成为了统一战线工作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毛主席的雪地讲话气壮山河,“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中国红军的万里长征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从瑞金根据地出发八万多人,历时一年,历经十一个省份,行程两万多公里,天上是飞机轰炸,地上是围追堵截,来到陕北延安时,当初的八万人还剩下七千多人,何其艰险!终于取得长征的胜利!长征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是中国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这是一部壮怀激烈的英雄史诗,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震惊世界的人间奇迹。我们在对历史的回望中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梁家河,一个陕北高原的小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代曾经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七年,磨练了坚强的品格意志,坚定了理想信念,与这里的人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他深情牵挂的梁家河看望乡亲们,从此,梁家河走进了全世界的视野。梁家河是总书记走向社会的第一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七年的艰苦磨砺,奠定了坚实的人生基础。这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

实地参观学习和现场教学,增加了历史的鲜活感,我们踏着革命前辈的足迹,重新阅读和感受了这段跌宕起伏的烽火岁月。

历史在这里被激活,心灵在这里被震撼,参学的沧州民建会员们无不心潮澎湃,历史为每一位与会人员都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量。也在此为新时代实现新目标,吸取了宝贵的智慧。

传承历史,继往开来。

在历史的峰回路转中总有一些东西可以穿越岁月一脉相承,这就是历久弥新的延安精神,革命精神不仅需要缔造者,更需要传承者。本次学习是一次回归精神家园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补钙之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把延安精神融入生命,融入日常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本岗位,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为党分忧,对党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