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新词考验节能减排老话题

http://www.cndcaheb.org.cn/infodetail.aspx?newsid=3631

 

本报记者袁伟华“去年下半年哪个词最火,PM2.5!”省政协委员、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赶顺教授今年一上会就谈起了“新词”,“不过我倒认为,这个新词考验的还是我们的老话题——— 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经济。”
       PM2.5在2011年下半年确实火了。一连数日的阴霾天气使得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这个曾鲜为人知的专用术语闯入了公众视线。这个新词,刺痛了在雾气弥漫的环境中生活的国人神经。“空气质量良”的播报已无法令人满意。庆幸的是,PM2.5终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被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监测实施时间表:2012年,在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年,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结果。
      记者了解到,作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试点城市,石家庄自2011年6月起,便选择了两个点位开展了试点监测工作。其中,监测指标包含PM2.5、PM10等11项监测因子。石家庄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石家庄市将根据环保部统一安排部署,逐步全面开展PM2.5监测工作,并适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虽然是个新词,但我认为它考验的还是我们的老话题——— 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经济。”李赶顺委员坦言。今年省两会上,李赶顺委员带来了两份经过详细调研和精心准备的提案,内容都围绕河北节能减排问题。在提案中,他提出了融合构建河北节能减排产业体系的概念,并且给出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具体操作方案建议。“在我看来,首要的是创新改革节能减排思路和方式;其次是实施结构节能减排,增量上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增量再调整存量,改造和提升我省产业发展结构;再次是技术节能、体制机制节能,最终目标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李赶顺委员表示,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节能减排不仅关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更是一个民生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民生经济的基础,为老百姓计,我们更需要的是稳定增长的绿色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