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十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日,由民建河北省委主办、民建保定市委承办的“‘一带一路’建设与语言发展战略”辅导讲座成功举办,讲座采取线上视频会进行。民建衡水市委组织20多名会员参加讲座。
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王铭玉教授作专题辅导讲座。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大战略,它涉及沿线国家64个,涵盖了世界9大语系的不同语族和语支的近60种语言。“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的关键首先是“语言互通”。王铭玉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语言发展战略亟待在五个方面有所作为:在语言规划方面,需要加大宏观指导,提升外语教学水平,大力培养非通人才;在语言服务方面,需要认识到语言服务能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接纳新模式,开拓多维平台;在语言安全方面,要从内源性、外源性、双源性和多源性来全方位认识;在语言传播方面,要进行系统性战略布局,采取多维方式推进;在语言话语方面,应该从主旨精神、主体定位、基本原则、内在条件、外在关系、角色功能和翻译方式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
在互动阶段,王铭玉与参会人员就复合型人才培养、国际组织语言政策、话语与国家形象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交流。民建衡水市委参加讲座的会员表示,此次讲座内涵丰富,拓展了国际视野,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有助于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应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