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我与民建


640 (2).jpg


谈起与民建的缘分,相见恨晚,却又恰逢其时。我自幼便喜欢钻研历史,也一直对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钦佩有加。起初我并不了解民建,一次偶然的机会,民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支部与民建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基层委员会来到我所经营的企业参观,交流中谈到了民建先贤与当代精英,才发现都是我耳熟能详的人物,顿时有种倾盖如故的感觉。这次参观后,我积极与民建组织对接申请入会。后经组织同意,正式加入民建。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会史是爱会的源泉。不了解会章,就不明白前进的方向;不了解会史,就缺乏前进的动力。民建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有些怎样的历史和传统。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了民建理论研究的学习和钻研,也逐渐获得了“知所从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的清醒与定力。

2017年11月,我在参加民建中央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骨干会员培训班学习期间,来到民建中央机关参观民建会史展。参观过程中我发现,会史展的大部分资料都是复制品,缺少原始的资料和素材。当时我百感交集,觉得这些会史的见证者,不应该就这样被湮没在时间的海里。平时就喜爱收藏的我,决定尽个人的微薄之力,帮助会中央收集更多的会史资料和先贤遗物。当年民建创始人之一章乃器先生倾其一生向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捐献藏品千余件的事迹,让我真实感受到民建人大公无私的爱国情怀。我虽然能力有限,但也愿继续践行章乃器先生“变家传之宝为国家之宝”的义举,为民建、为多党合作历史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是我作为一名民建会员不忘初心的体现,更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在民建先贤精神的感召下,2018年年初我开始着手民建会史资料和先贤遗物的收集、整理工作。第一步,我从民建河北省委宣传部找来会史书籍和刊物,梳理民建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按照重要事件的时间顺序我分解了十个阶段,从早期的中华职教社、迁川工厂联合会到当代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和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等。第二步,从民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中确定重要历史人物,制定名册。第三步,确定了关键事件和人物后,我把收集的重点放在了先贤书画作品、古籍图书和历史资料三个方面。第四步,为了保真和有效,我分别从不同渠道进行收集。书画作品是我一直喜欢收藏的品类,针对民建先贤的书画作品,我主要通过全国有知名度的拍卖会和熟悉的画廊、书画收藏爱好者处购买。古籍图书主要来源于北京的潘家园、南京的板仓街、武汉的崇仁路、成都的府青路、济南的工商河路、广州的珠海路等知名收藏品市场。历史资料则主要通过拍卖会和古玩市场获得。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自2018年8月至今,我陆续向民建中央捐献五次,共计66件藏品。其中有黄炎培信札,周士观国画作品,胡厥文、胡子昂、孙起孟、周士观书法作品,黄炎培、章乃器、孙起孟、孙晓村民国版著作,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成思危先生浮雕》,以及民建相关的图书、杂志、报纸、会议资料等,其中包括了刊登民建宣告成立的1945年12月的《新华日报》与1946年1月的《解放日报》……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自发收集、无偿捐献这些藏品。于我而言,这些东西在个人手中,只能充实一个人的见识。捐献给组织,则能弥补历史上的空白,对民建的会史研究、理论研究大有助益。我会把收集史料、研究会史作为自己份内的一项重要工作,长久坚持下去。

泛黄的报纸、字迹斑驳的信札、珍贵的墨宝丹青……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我看到了历史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亦看到了民建前行的脚步。每每整理它们的时候,我都会沉浸于其中无法自拔。推开时空的大门,我仿佛身临杨家岭的窑洞见证了这场历史佳话,也仿佛触到了厥老蓄之以记国难的盈尺长髯。就这样与民建先贤们身影交错、携手同游中,我知晓了他们的古话传奇、体会到他们的家国之志,醉品他们的锦绣文章……恍惚间,我也明白了会史真正的意义所在:秉承民建的初心,继承民建的精神与民族的坚韧,用满腔热血做墨,刻画新的史诗。

会史是了解过去的教科书,也是走向未来的营养剂。征程未有穷期,我早已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当做了至高无上的荣耀。我也清楚的知道,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历史。我相信这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会指引着我,向着新的使命勇毅前行。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建。(本文在《民讯》2023年11期刊登。作者系石家庄文旅投集团文化产业公司总经理,民建中央第十二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民建河北省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