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同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新中国建立之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再现于荧屏之上,成为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青年思政课。该剧不仅深刻表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更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与宏大的历史叙事,展现了“天下同心”的核心理念,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示与现实镜鉴。在快速变化的新时代,这种历史与教育的深度共鸣,显得尤为珍贵。
一、历史交汇——团结奋斗的光辉篇章与新时代启示
我国北宋时期,张载在《横渠语录》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今以来,中国人一直执着地追求横渠四句的真谛。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任是宋时国风、明朝鼎盛、晚清洋务救国、军阀争霸、国民党黑暗统治等等,都未曾实现语录中的誓言。历史在最至暗时刻,总能给人以宽怀和慰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辈何其有幸,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乘盛世之风、铸中华伟业。如今历史上不曾被真正实现的横渠四句,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革命者的坚持、奉献、付出的情怀感染中,我们实现了天下同心。新中国成立的75周年光辉岁月,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辉煌岁月。
同样有幸,我能收看到《天下同心》。这部以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背景,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紧密合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与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这种历史精神与“四个自信”高度契合,启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同时,这也提醒我们,高等教育在培养未来社会栋梁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团结协作精神,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
二、思想融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演绎
《天下同心》深刻揭示了举旗走路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曾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中共二十大主题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明确回答。
《天下同心》,让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只有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才能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民建先贤所坚持的“听、跟、走”的优良传统,在该剧所展现的时代风貌中可以得到诠释和体现,为此这部剧的教育意义,首先是对思想的洗礼和对文化的诠释。
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该剧的全景展现,对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对各民主党派开展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会有更深切的认知和更明析的觉悟。同时,剧中人物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担当,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的生动体现;民主协商、统一战线的描绘,则映射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
三、教育家精神——新时代教育的精神灯塔与传承
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等理念,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在新时代背景下,《天下同心》所展现的历史精神与现实价值,与这些教育家精神相呼应,共同为高等教育提供了精神指引。我们应积极传承和发扬这些教育家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向更加注重内涵、更加注重质量的方向发展。
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该剧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教育,同时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以更加全面、公正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从我做起——肩负起新时代教育担当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们应将《天下同心》的启示融入教学实践,通过课程思政、社会实践、产教融合、理念方法创新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同时,结合最新教育政策与教育家精神,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天下同心》不仅是一部历史剧佳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国情教育课。作为民建会员,也是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应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教育为笔,以智慧为墨,共同书写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壮丽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贡献同心力量、奉献教育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