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学习体会



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我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着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通过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相关精神,我深受启发,对未来的工作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主要目标和任务,其中涉及教育、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重要内容,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宏观层面的指导。在此基础上,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聚焦教育系统在新时代的使命与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如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等,这些举措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深刻认识到民建在教育领域的参政议政优势和责任担当。民建长期以来一直高度关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重要议题,并积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通过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我更加坚定了以民建会员的身份,积极参与教育领域的调研和建议工作,为推动教育政策的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聚焦高校教学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目标。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这一要求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行动指南。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将这一要求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一方面,要通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一门课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这种“大思政”格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和广阔平台。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助力高校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必须在这一战略部署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学科建设方面,高校应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建设。基础学科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前沿学科则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高校需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同时,教学管理要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课程体系也应不断创新,将前沿科技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产学研融合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不仅能了解社会需求,还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互利共赢。此外,高校应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师生投身科研创新,提升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教师队伍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高校应通过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是高校的时代使命。高校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产学研融合为驱动,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持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路径。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首先,要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包括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充足的图书资源和先进的实验室,还应涵盖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和便捷的学习空间,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挑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中心、线上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教育国际战略合作体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找准国际交流合作的方位和职责,提升全球教育治理能力。高校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肩负着推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使命。

在教学管理中,高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为教师提供海外进修和访学机会,增强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同时,高校应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引进国外优质教材,开设全英文课程,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高校应积极开展海外交换生项目、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等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高校还应加强来华留学教育,优化留学生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

六、践行大安全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安全稳定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践行大安全观,持续巩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态势。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特别是实验室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同时,要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此外,还要关注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通过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精神,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导,立足本职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努力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会充分发挥民建会员的作用,积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