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长河奔腾向前,冲波逆折处更显壮丽”。1994年夏,扎着马尾辫的她捧着铁算盘走进唐钢财务处,从此与数字结下多年缘分。数字是有温度的,就像当年师傅们手把手教扎账本那般温馨。她的算珠像是钢铁洪流里的一滴水:发工资时老钳工掌心的厚茧蹭过钞票,月末结算时资金科长茶缸在桌角洇出水痕。那年初夏加班归家,路遇歹徒,护住钥匙串的手臂被扭伤,自己却在医院里庆幸——钥匙环上承载着千人职工及时拿到的工资。从此同事们调侃她“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千禧年的春风拂过钢城时,她转岗到人力资源部,从此,数字化作更温润的形态流淌。设计企业年金方案那些夜晚,台灯将算草纸照得透亮,看见老师傅捧着搪瓷缸感叹:“闺女,咱们炼钢人退休金能像钢锭似的稳稳当当不?”这话让她在设计方案时更加注重职工保障条款。听到老同事打趣:“你这哪是做年金,分明在织保暖衣。”之后几年,她蹲点调研的《产业营销人员技能提升方案》,把“匠人培育计划”植根进钢水奔涌的生产车间,厂史馆的时钟记载——1943年的钢渣到2043年的光伏板,一座百年零碳绿色工厂正在一代代唐钢人手中呈现。
她加入民建二十载,民建信仰在胸口灼灼生辉二十年,始终践行使命担当。参加民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教育,实地考察黄洋界哨口、茅坪八角楼,深刻感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红色革命精神。走访参观重庆民建成立陈列馆和周恩来故居,老一辈革命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天下为己任的浩然正气,让她肃然起敬、深受触动。
她带领青年会员慰问养老院,与老人促膝长谈,给老人们送去欢声笑语。联合医疗机构举办健康讲座,将“爱国、爱家、爱自己”的理念传递给年轻人。针对社区车辆占道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撰写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作为老民建会员,她坚持既要“立行”体现在民生服务、又要“立言”落实于参政履职。
抬头仰望我们英雄的城市,星空与灯火交映,恰似我们民建人共同编织的温暖人间,大道薪传!她也将继续秉承“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的理念,持续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回应期待,不断践行新时代参政党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