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会员张美芳防治哮喘的创新历程


民建会员张美芳防治哮喘的创新历程-邯郸3 (2).jpg


张美芳,女,1965年出生,主任医师,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邯郸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主任,从事儿科工作41年,工作10年后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疑难疾病,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为哮喘防治作出贡献。


潜心救治终无悔 励志治喘铸丹心

1984年,19岁的她从医学院毕业,开始了医生的轨迹,由于儿科风险大,收入低,号称“吵吵闹闹小儿科”所以多数医生不选择儿科。目睹患病孩子们的长队,她主动选择了儿科,关注哮喘至今已41年。多年来,她从没有停止学习。2015年辞去二甲医院副院长职务,又回到了临床主任岗位上。


用激情和毅力挑战自己

克服困难需要激情和勇气,更需要毅力和坚持。30年前的一个凌晨,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一名呼吸困难、生命垂危的3岁儿童需要抢救。她立刻奔向医院,经过10小时的抢救脱离生命危险。随后用自己公休时间陪同患儿到北京首都儿研所请专家会诊,从此她学习到了更快的缓解病情方法,更认识到,书本上的东西远远不够用,必须走出去吸收新东西,与时俱进,才能解决疑难问题,于是,她抛下家庭和4岁的孩子,到省二院进修一年,她注意到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容易反复喘息,有三分之一病人转成儿童哮喘,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是减少哮喘发病的关键。为了学习儿童哮喘新疗法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主动加入中国哮喘联盟,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时候,她利用公休时间,吃方便面,住地下室自费去参加哮喘联盟学习班向国内外专家请教。率先引进吸入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缓解喘憋,2006年撰写论文《万托林‘普米克令舒、沐舒坦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并率先应用辅舒酮和万托林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得出结论两种药物吸入,能够减少复发次数。但在应用过程中不能解决这类孩子体弱多汗易感冒的问题。于是她又想到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解决这个难题。于是便自费报考全国中医自学考试,每天熬夜学习到了周末还带着孩子到20公里外的邯郸市听课。通过学习和不断请教中医儿科专家,把中药黄芪白术和防风组成的经典方剂玉屏风散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减少感冒,从而预防喘息复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跟家长沟通中,发现吸入两种药物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价格较高,两瓶药要120多元,需要家长长期配合,难以坚持,她又想寻找复方的与辅舒酮和万托林疗效相当的制剂吸入,每次操作能够吸入两种药物,方便家长长期配合使用。但是只有进口的药物舒利迭,由于干粉剂吸入需要6岁以上能够配合孩子才可能应用,所以多年没能有结果。不料,2009年她被诊断为妇科肿瘤,住进北京协和医院,在治疗期间,她还带着这个疑难问题,去专家门诊自费为孩子们挂号咨询,一次刚做完腹部穿刺手术,就跑到儿科门诊咨询,由于身体过于虚弱,晕倒在地,专家深受感动,告诉她一种适合小儿的制剂将在我国上市。2010年,终于有了一种复方制剂,舒利迭气雾剂,内含氟替卡松125ug,沙美特罗25ug,药物含量适合婴幼儿,价格也较低,每瓶90多元,但说明书上没有4岁以下儿童的用法,也就是只能用于4岁以上的孩子,而毛细支气管炎多为2岁以下的孩子。为了弄清楚这个经济适用的药物能否用于4岁以下的小孩,她下夜班踏上到长沙的火车参加中国哮喘联盟的大会,没有座位,她就躺在别人的座位下面休息一会儿。她请示国家知名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和首都儿研所的专家,得到肯定的回答,回来做了200多例的研究,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了20篇论文。应用玉屏风散和舒利迭气雾剂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复发的方法,2012年获得河北省科技成果完成证书,2014年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第一2016年主持河北省科技厅重大研发项目《脱敏调体方联合捏积疗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二等奖2017、2018承担省市级课题两项。中西医结合预防小儿喘息复发的成果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减少住院急诊率,减少输液,减少抗生素,减轻病人痛苦,减少了经济损失,为儿童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她带领她的团队,为中医儿科发展不懈努力,2016年主持并成功创建“全国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示范基地”2017主持创建“全国妇幼保健院专病哮喘)培训基地”带领她的团队,已经将中医儿科打造成为邯郸市医学特色专科。2019年承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针刺加闪罐联合槐杞黄颗粒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的临床观察》,2023年完成河北省科研成果,2024年度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二等奖。项目《中医外治法在儿科流行病中的应用》,2024年获得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三等奖,有人问她,“你职称早就晋升正高了,还那么劳神弄这些干嘛?她坦诚回答:“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告诉大家,让医生少走弯路,让病人接受最简单又科学的治疗。”在工作中,仍然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历经40的总结,终于总结出一套外治为主的防治哮喘的方法。


用责任和爱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这是她奉行的职业准则。作为一个医师,她把自己的病人当做“有缘分的亲人”:为给一个患病儿童补充营养,每天上班时带给患儿一碗鸡蛋羹(坚持21天);为失去父亲的患病孩子送饺子;为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捐款2000元……从医34年来,这些充满爱心的温情她也记不清。对病人高度负责,常常深夜观察病情,从无怨言。她负责的科室没有一例投诉和医疗纠纷。她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她的团队医德要求更是认真,她常说,遇到一个病人,一定要想如何让他恢复健康,千万不要想,从他身上能挣多少钱!如果医生见到病人就想钱的事情,必然思想会歪向钱的一方,让病人多花钱,多检查,过度治疗,对病人造成伤害。并且她常常提出让病人尽量少用药,少检查,少住院。医院毕竟是个病人集中的地方,留给最需要的危重病人。不料2018年3月,她因喉部肿物,住院做了手术,期间病人不断电话咨询,因为喉部手术后不能说话,家人都劝她关机好好休息,她却说,儿科医生少,不想让病人找不见我,国家培养我这么多年,只要活一天,就看一天病。深夜11点病人打电话,说孩子病跑了好几家医院还不好,要来找她看病,结果路途遥远,到深夜1点才到医院,她等到把病人安排住院,才放心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