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悦读 对话“民建会史”——民建秦皇岛市委抚宁区支部开展主题读书分享会


民建抚宁区支部‘同心阅读 ’对话“民建史”主题分享会 (2).jpg


芳菲四月,共沐书香。2025年是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80周年。为传承民建优良传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激励会员更好地开展会史学习活动,4月17日,民建秦皇岛市委抚宁区支部在会员之家举办“同心悦读 对话‘民建’”主题读书分享会。民建抚宁区支部副主委刘华及部分骨干会员参加活动。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席、区网络作家协会主席、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程湛馨应邀参加活动。活动由刘华主持。

活动前,民建秦皇岛市委抚宁区支部统一采购了《延安归来》一书供会员阅读。此次读书会上,与会人员以《延安归来》一书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延安方面邀请民建先贤黄炎培等人前往考察的缘由,以及黄炎培等人选择以个人身份赴延安的背后深意。之后会员们结合读书心得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交流深入。最后,程湛馨主席向支部赠送了《秦皇岛市抚宁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和《秦皇岛市抚宁区革命母亲录》两本书籍。

此次读书分享会为会员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大家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增了对民建历史的学习,激励会员传承民建优良传统,为推动民建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褚辅成、冷遹等6名国民参政员为促成国共商谈而访问延安。回到重庆后,黄炎培根据延安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了《延安归来》一书。书中不仅展示了延安的社会风貌,还记录了黄炎培与毛泽东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对话,这一对话成为书中的一大亮点,也为日后民建的筹组和发起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会上,支部部分会员结合学习内容作了读书分享,现部分摘录如下

刘华:1945年盛夏,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中提出的“历史周期”之问,通过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深入沟通,剖析国内外的形势,探讨国家发展道路,特别是“窑洞对”使黄炎培先生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知。这诞生于黄土高原上的政治对话,不仅是一个政党对历史命题的庄严回答,更蕴含着永葆生机活力的政治基因自我革新密码。

张丽英:1945年7月1日,为推动国共商谈,年岁已高的黄炎培先生偕同褚辅成等六人从重庆飞赴延安,与毛泽东主席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亲切会谈,并考察了解放区的人民生活情况。黄炎培等人虽然只在延安参观了五天,但中共领导人的朴实稳重,以及红色延安的民主祥和,让他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希望,风雨飘摇的中国终于看到了曙光。

章铁英:《延安归来》讲述了1945年7月,67岁高龄的黄炎培先生一行赴延安访问的所见所闻。五天的延安之行,让他对中国的前途有了新的信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黄炎培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窑洞对之问”更加坚定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他深感只有人民的政府才是新中国的希望,只有人民的政府才能为人民办实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

倪广东:读完黄炎培先生的《延安归来》,我深受感动。书中真实记录了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的所见所闻,生动展现了延安朝气蓬勃的民主氛围与务实作风,以及边区百姓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特别是黄炎培与毛泽东主席在窑洞中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著名对话——“窑洞对”,成为书中的一大亮点。毛泽东主席的回答“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和人民权的高度重视。

徐国元: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延安归来》不仅是一部珍贵的观察实录,更是一本常读常新的政治教科书。书中揭示的历史周期率命题,始终是悬在执政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既是对“窑洞对”的历史回应,更是面向未来的庄严宣示。当我们触摸书中那些依然滚烫的文字时,分明感受到一个百年大党永不停歇的精神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