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岩精神 凝聚同心力量——赴重庆培训学习心得



在深入学习统一战线与红岩精神的过程中,我通过实地参观重庆周公馆、桂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红岩革命纪念馆及中共中央南方局旧址,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革命斗争的艰辛与智慧,以及党外人士与党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历史经验。以下从三个方面总结学习感悟:

一、红岩精神:统一战线实践中的精神丰碑

红岩精神诞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特殊斗争环境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其核心内涵包括“刚柔相济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的政治品格”“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周恩来等革命家以红岩村为指挥中心,通过灵活的外交策略、文化宣传和群众动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需要继承红岩精神的智慧与韧性,既要坚持原则,又需在复杂环境中创新方法,凝聚共识。

二、党外人士与党同心的历史经验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于桂园与各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广泛接触,签订《双十协定》,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了政治主动。民盟等民主党派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团结带领下,逐渐成为与中共“肝胆相照”的亲密伙伴。周恩来在周公馆以个人名义租用办公场所,身处戴笠公馆与警察局包围中仍从容开展统战工作,体现了中共对党外人士的信任与诚意。红岩烈士在牺牲前总结的“狱中八条”,如“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严格整党整风”,不仅是中共的建设经验,更揭示了党外人士对中共的监督与期待。这些用生命凝结的教训,至今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镜鉴。要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原则,通过制度化渠道吸纳党外人士意见,筑牢多党合作的思想根基。

三、实地参访:革命旧址中的历史回响

置身曾家岩50号周公馆,狭窄的院落与邻接的国民党特务机构形成鲜明对比。周恩来在此会见中外记者、民主人士,以“六月风荷”的高洁品格,在“淤泥”中开辟出统一战线的阵地。桂园会客厅内,《双十协定》的签订场景复原令人震撼。毛泽东在此提出“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展现了共产党人争取和平的诚意与战略远见。红岩革命纪念馆馆内陈列的周恩来手书《我的修养要则》、秘密电台等文物,生动诠释了南方局“善处逆境”的斗争艺术。毛泽东在此指挥上党战役并重书《沁园春·雪》,彰显了革命豪情与文化自信的统一。革命旧址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精神的延续。当代青年需以史为鉴,将红岩精神内化为攻坚克难的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