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保定市委就集体提案《关于发挥文旅系统人才资源引领乡村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的建议》召开提案答复会


825日,民建保定市委会同保定市文广旅局在民主党派会议室召开提案答复会,保定市文广旅局就民建保定市委集体提案《关于发挥文旅系统人才资源引领乡村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的建议》进行答复。民建保定市委专职副主委王文志、秘书长费玉川、四级主任科员孙伯垚保定市文广旅局相关提案负责人参会。

民建保定市委在提案中表示发挥文旅系统人才资源引领乡村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要立足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遗存与深厚底蕴,紧扣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需求,以“文旅人才赋能乡村文化教育”为创新切入点,对深化文旅融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进校园”、促进文化与教育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保定市文广旅局表示,将始终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服务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作为重要职责,今年以来在发挥文旅人才引领作用、促进乡村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持续深化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四级网络全覆盖、设施提档再升级”为核心,扎实推进乡镇(街道)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已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筑牢了基层文化阵地。二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大力整合艺术院团,文化场馆等资源,精心打造并常态化推进“四季村晚”等惠民演出、“双争有我”“文化进万家”等系列品牌活动,有效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惠及群众。还充分发挥“书院之城”效能,全市建成书院160余座,公益、文化、教育功能日益凸显。定兴县结合“十地百院廉万家”工程开展“图书漂流”,满城区推动书院进街区、社区、学校,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空间,促进了文化流动与全民学习。三是创新“进校园”文化形式。一方面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利用“保定有戏”送戏下乡等契机,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本土文化传承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与高校共建“非遗文化传习基地”“艺术工坊”,并走进河北小学等开展知识讲座、现场展演、互动教学等系列活动,有效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下一步保定市文广旅局将以此为契机,整合文旅系统人才和资源优势,深化与教育系统的协同联动,让保定丰厚的乡村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活力。一是深化文化供给。依托公共文化阵地,持续开展“四季村晚”惠民演出等品牌活动,并常态化推进“青年文化夜校”“保府国学讲堂”等,构建服务矩阵,让文化深入基层、贴近青少年。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完善公共文化云平台体系,提升场馆网络化,整合资源形成“一站式”数字门户。推动优质网络文化向农村基层覆盖,拓宽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便捷渠道。三是创新非遗传承。结合节假日策划丰富非遗活动,深化与学校合作,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通过组织传承人进校展演、互动体验,以及策划非遗工坊等活动,让非遗文化更“触手可及”,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