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有感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九三阅兵的回声仍在耳畔回响。这场盛典绝非简单的仪式,而是一把淬炼民族精神的火炬,是对先烈的庄严致敬,更是对和平未来的铿锵宣言。当铁流滚滚驶过长安街,当银翼划破长空留下壮美航迹,我看到的不仅是钢铁洪流的力量,更是一个民族在血火淬炼中铸就的脊梁。

铭记,是刻在骨子里的警钟

从甲午硝烟到卢沟烽火,从南京泣血到腾冲焦土,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用苦难写就的觉醒史。倭寇的刺刀曾割裂山河,谍战的暗流曾侵蚀根基,文化入侵的毒刺更试图瓦解精神。但先辈们以血肉筑长城,以生命守山河——杨靖宇胃中的草根、赵一曼写给幼子的绝笔、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决绝,皆是民族气节的丰碑。今日之阅兵,正是要让历史的警钟长鸣:和平从非天赐,尊严源于自强。

备战,是和平最坚实的底色

“上兵伐谋”的智慧,从来不是消极退让,而是以实力赢得敬畏。倭寇从未放弃“修宪强军”的野心,文化渗透与舆论博弈的暗战更从未停歇。阅兵场上,东风导弹的锋芒、歼-20的隐翼、北斗系统的天网,皆是“伐谋”的具象——它昭告世界:中国不惧挑衅,但更愿以智谋守护和平。正如诗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份底气,源自对历史的清醒认知,更源于对未来的未雨绸缪。

传承,是代代相传的炬火

抗战老兵颤抖的军礼,是跨越时空的对话;年轻士兵坚毅的眼神,是薪火相传的承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上甘岭”:昔日的冰雕连用生命阻击敌军,今日的科研者以“北斗”突破封锁;昔日的棉袄草鞋丈量山河,今日的“蛟龙”“天眼”探索寰宇。我们建设的不只是高楼广厦,更是精神的堡垒;守护的不只是国土边疆,更是文明的火种。

结语:以吾辈之奋斗,答时代之问卷

九三的礼炮声渐远,但历史的拷问永在:若明日烽烟再起,我辈能否无愧先烈?答案藏在实验室的彻夜灯火中,藏在边防战士的巡逻足迹里,藏在每个平凡人守护岗位的坚守间。让我们以阅兵为镜,照见民族的血性与智慧;以历史为尺,丈量前行的方向。山河无恙,因有忠魂守望;盛世长宁,唯靠吾辈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