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dcaheb.org.cn/infodetail.aspx?newsid=5701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战略的及早实施,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起步早,动作快,有些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受到了省领导的好评。但从调研情况看,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建议:
一、从领导重视入手,完善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安排
工业转型升级是决定当前和今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回顾我市工业发展的兴衰历史,特别是反思太脱拉、红星旅行车、小型拖拉机、国富皮衣等知名优势产品的消退过程,反思一些在邢台土生土长又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离开邢台的事实,一个重要社会共识是,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工业发展的水平和发展速度。因此建议各级领导一定要对工业转型升级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配备强有力的领导力量,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以企业之忧为忧,以企业之乐为乐”,急工业之所急,解工业之所需。在此基础上,一是要牢树坚持“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的战略思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守环保底线,高起点、高站位充实和完善我市工业转型规划,坚决避免急功近利行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二是确保战略定力,维护转型升级规划的严肃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三是坚持扩张总量与调优存量并重的原则,在积极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切实解决对现有企业重视不足、关注不够的问题,解决一些工业企业“一年到头没人管、没人问,有事不知找谁”的问题。充分认识现有企业的扩张和提升潜力,在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加大力度帮助和支持现有企业充分发展。特别要把邢机轧辊、兰鸟家俱等全球和全国知名产品纳入邢台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产品知名度和城市美誉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四是要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地加强工业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真正把工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认识,作为工业管理干部的必修课来对待,强调工业管理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工作阅历,坚持不懈抓好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造就一支能够熟悉工业管理,驾驭复杂局面,讲究科学决策,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干部队伍。五是要以积极态度和清醒头脑面对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在读京津冀和搞清自身的基础上,努力争取有利条件,走出一条具有邢台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二、从加强干部考核入手,推动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
当前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和促增长、惠民生的任务很重,但工作中的潜力也很大。根据我市发展较快县(市)区及外地经验,建议把招商引资和工业转型升级列入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年度和任期考核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同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工作实绩使用干部,严格考核,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真正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明确目标和责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使公务员队伍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部门扯皮,相互推诿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解决各自为政,有令不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指挥不了下级问题。特别是对项目建设涉及的某些个人漫天要价、蛮横讹诈、无理取闹等不合理、不合法行为,属地政府部门要依法迅速处置。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真抓实干,软环境建设是可以做好的。
三、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加快搬迁企业升级改造
市区企业搬迁升级改造自2012年3月开始启动,涉及几十家搬迁企业。企业搬迁的实质是靠原厂区土地升值实现企业的升级改造,同时达到改善市区空气质量的目的。企业强烈反映,制约搬迁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处置缓慢,缺乏有权威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统筹土地处置工作,“现在企业是‘有病乱投医’到处找”。因土地处置缓慢造成有些搬迁项目已拖延两年多时间。由于原材料成本增长较快,特别是原国有改制企业还面临解决改制遗留问题费用的增加,越拖搬迁费用越大,甚至超过企业承受能力。据初步调查,有橡胶厂、四方塑料有限公司等9家原国有改制中小企业的搬迁项目已进展过半,急待土地处置资金投入,9家企业共涉及3000多名职工的吃饭和稳定。建议市政府借鉴外地企业搬迁退市经验,成立有土地、规划、环保、工业管理部门及有关区、县参加的专项工作班子,落实牵头责任单位,明确各搬迁企业的土地处置政策和方式,积极为企业想办法、找出路,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快企业搬迁升级改造步伐。
另外,要对个别搬迁难度较大的企业给予重点帮扶。如邢台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原国有改制企业,近几年企业一直比较困难,主要通过租赁经营保持生产资质和部分职工就业。企业原计划迁至内丘,但因搬迁地太远而被职代会否决。企业搬迁涉及200多名上岗职工和300多名退休职工的稳定。又如邢台市吉泰特钢厂原为桥东区利税大户,自2012年4月实施搬迁并全面停产。该厂占地因债务纠纷出现了不当查封问题,难以处置,特别是该厂存在无力偿还近7000万元员工集资经营款问题,涉及较大群体。建议市政府对这类情况比较复杂,搬迁难度较大,又容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企业,按其问题属性,对口抽调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进驻企业帮助解决问题,维护大局稳定。
四、从学习推广威县经验入手,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整体工作
近几年,威县以工业突破、新型工业化为先导,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走出了一条黑龙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被省市领导誉为“威县速度”、“威县模式”。威县经验内容丰富,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有一个坚强有力,勇于担当,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并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几年来威县领导班子和公务员队伍发扬“5加2”、“白加黑”的奋斗精神,勤奋努力,任劳任怨,埋头实干。二是积极适应招商引资由拼政策到比硬件、看服务的转变,按照打造国家级园区的目标,高标准、高品位、大气魄起步,打造定位明确、配套完善、利于产业聚集和令商家满意的工业园区。三是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实行经济奖励,严格考核,真奖真罚,并将招商引资成效与干部使用挂钩,形成了全民招商、敬商、迎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切实抓好软环境建设。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和“一把手”工程,县主要领导每半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调度会,探索实行了“全程代办,一站式服务”和县级领导、纪检书记、银行行长、引进单位、政法干警、代办人员“六位一体”分包落户项目责任制等办法。良好的软环境建设使威县由招商转为选商。威县经验距离我们最近、贴合邢台实际最紧、最易被干部群众接受。建议市政府将威县经验列入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做到“墙里开花墙内红”,使威县经验在市和各县(市)区开花结果。
五、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入手,创造工业转型升级更加浓厚的社会氛围
企业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最稀缺的资源。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是先进地区快速发展的一般规律。建议市政府要把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长期措施来抓,一是要由政府主导搭建企业家活动平台,从财政按年度设立企业家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二是以适当方式,聘请专家教授对企业家进行业务知识、市场信息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工作本领和社会责任意识。如威县坚持常年聘请清华大学专家,每月一次大讲堂对企业领导人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关心企业家的进步和诉求,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家给予一定的社会和政治荣誉。四是加强企业家先进事迹宣传。在报纸、电台长期设立专栏,积极宣传企业家和企业艰苦创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生态发展等事迹,形成尊重创造,崇尚奉献,激励先进,加快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