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http://www.cndcaheb.org.cn/infodetail.aspx?newsid=662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认真履行职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民主党派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关注这些新问题和新趋势,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对于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一、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加强组织建设既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参政党履行职能,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组织保证。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主党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民主党派工作的相关文件和制度,为民主党派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党派的政党意识、政治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不断提高,党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建设新形势下高素质参政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组织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领导班子建设受客观条件制约。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属兼职的多。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多数不是专职人员,这是民主党派有别于中共组织机构的显著特点。民主党派市级领导班子一般只有1名专职副主委(有的党派甚至没有专职领导),其余领导班子成员都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这些兼职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各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本职岗位任务繁重。因此,各民主党派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班子成员精力集中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合力形成难的现象,影响了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能力的提高。同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虽有分工,但客观上由于大多为兼职干部,且不熟悉党务工作,造成工作有分工,职责难落实,党务工作基本由专职副主委承担的现象。而专职副主委不可能包办所有党务,只能承担日常事务,使得党派工作机关化,影响党派组织活动、参政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组织活动中程序性、联谊性较多,研究部署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较少。班子成员由于多数兼职且本职工作繁忙,定期的组织活动中程序性、联谊性成分较多,而真正就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的互相交流少、深度浅,难以形成在共同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基础上的团队精神和政治合力、思想合力、工作合力。班子成员之间的合作共事氛围的好坏则往往取决于主要领导人或者专职副主委的个人心胸和能力,影响班子整体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2、基层组织的活动受人员、硬件设施和资金限制。

    一些基层组织习惯于过去政治学习式的活动方式,往往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或是聚会就餐,搞搞联谊活动,主要是沟通信息,联络感情,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这种质量不高的活动,影响了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的民主党派成员不断增多,因工作变动转岗的民主党派成员不断增多,因拆迁、购房而居住地发生变化的民主党派成员不断增多,因外出工作而成为流动民主党派成员的不断增多。再加上一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缺少活动经费,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干部多为兼职人员,他们大多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更多的精力考虑和从事民主党派工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个别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功能还有退化、软弱涣散的现象。

    3、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空间在缩小,难度加大。由于无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有代表性人士政治参与的途径逐渐增多,相对减少了民主党派对他们的吸引力,一些尚未加入党派的知识分子认为,保留无党派身份在政治上同样会得到社会重视;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知识分子担心参加民主党派后活动增多,会影响业务的发展而不愿意参加民主党派;在一些基层单位出现一个高学历高职称知识分子,几个党派都去做发展工作的尴尬局面。

    4、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参政议政人才与其党内职务、实职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安排和选拔相脱节,缺乏锻炼的台阶,使一些优秀的后备干部难以脱颖而出,造成人才的埋没。另外,一些基层单位党委对于推荐优秀人才参加民主党派在认识上存在矛盾。

    5、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的参政议政机会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尤其是高校知识分子集中的基层组织的参政议政活动越来越活跃,应该成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拓展和延伸。但长期以来,他们直接参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活动的机会不多。

    二、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一)借鉴执政党建设经验,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的组织建设的任务,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参政党要突破组织建设的瓶颈,就要借鉴执政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减少和克服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离散性因素,创新组织发展机制,不断夯实参政党组织建设的社会基础。参政党应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肥沃党派发展的土壤,要顾及不同层次群众的利益诉求,特别要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物参与政治的热情,以反映民声的诚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取在政府层面的话语权和社会公信力,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党派力量。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三个有利于”指导思想和“三个为主”的基本方针执行,处理好发展与巩固、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非重点、发展骨干成员与一般成员的关系,要严把质量关,做到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并重,专业工作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政治工作能力并重,不断提高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在民主党派组织中位置突出,领导班子建设是参政党政治交接和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新阶段民主党派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要提高“四种能力”,就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搞好调研,反映民情民意;发扬民主,凝聚各方力量;摆正位置,发挥自身优势。民主党派要以“三高三强”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四种能力”建设,即政治素质高、领导才能高、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奉献精神强,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培养,使他们成为联系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活动家、统战工作的专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家。加强领导班子“四种能力”建设,还要着眼于处理好“五种关系”,即本职与兼职的关系、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党委政府的关系、与上级组织的关系、与统战部门的关系。只有团结、强健、务实、和谐的领导班子,才能引导和带动基层组织和成员,促进参政党组织不断进步和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组织活动经费,注重基层组织活动实效。民主党派存在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基层组织,要充分依靠本级党委政府和民主党派上级组织,积极争取经费上的支持和倾斜,同时发动有条件的成员,为基层组织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基层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基层领导班子要针对组织成员的兴趣爱好和希望要求来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不能“一厢情愿”或敷衍了事,努力做到“六要”,即活动要正常、策划要精心、组织要周密、效果要明显、成员要满意、宣传要到位,强化组织活动功能,既要通过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又要与参政议政紧密结合,还要帮助广大成员多办实事,使基层组织活动真正成为对社会、对政府、对组织、对成员都有益的载体。要改变基层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现象,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积极开动脑筋探索适应新形势、符合基层特点的组织活动形式,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加强舆论引导,提升党派亲和力,不断扩大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

    (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从制度建设上搞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和跟踪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培训、推荐、安排等跟踪管理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1、民主党派组织确定的后备干部,在管理上应与其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中共党委取得联系,请他们协助管理,提供锻炼机会,并参与考核。同时,要明确后备干部的培训内容与分工。民主党派组织着重培训什么,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着重培训什么,要有大致分工。以明确各自任务,相互协作,促进这些后备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也有利于今后的推荐与任用。

    2、政府哪个部门需要什么样的党外干部,拟担任什么职务?民主党派推荐后备干部到哪个部门,担任什么职务?中共各级组织和民主党派组织双方之间应多沟通多协商,力求达成共识。只有荐用双方协商化,才能既保证任命对象的素质,又保证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在德、才、能、绩等条件与党内同等的前提下,考虑到民主党派成员普遍要求具有中高级职称,而根据我国目前中高级职称评定情况看,具有中高级职称者年龄多数偏大的现实,对党外干部的任用年龄和级别规定上,要比中共同级干部略宽些。另外,目前一批在各政府部门任职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干部多数是副职,应允许符合条件的干部任“正职”,而长期担任副职的还应允许“跳级”。中共各级党委应继续有意识地将部分优秀的中青年知识分子留在党外,并积极推荐给民主党派,帮助做好说服动员工作,支持民主党派搞好高层次、有代表性人士的组织发展工作。

    (五)加强特约人员的选聘和管理,进一步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应邀为“特约人员”,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也是参政党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创新形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特约人员的选聘和管理工作。

    1、逐步扩大邀聘特约人员的单位范围。特别是那些公共权力大又易滋生腐败的尚未邀聘特约人员的政府部门都应邀聘特约人员。

    2、制定《特约人员选聘与管理工作条例》(对其产生方式、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规范选聘特约人员的条件、程序及其工作权责;规范特约人员任职期限(一般不超过2个任期)、考核与奖惩办法。

    3、建立三项制度,充分发挥特约人员民主监督的整体功能。一是由统战部门主持,定期召开不同部门特约人员的联席会议制度。二是积极吸纳特约人员参加政府“对口”部门的大案要案参与制度。特约人员多系兼职,有本职工作,可以考虑阶段性参与,在不妨碍本职工作前提下,也可全程参与。三是培训制度,凡新上任的特约人员,都必须经过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以提高其责任感、使命感和监督水平。

    (六)加强培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作用,中共各级组织对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要与参加党校学习一视同仁,即在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或党派组织的培训的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据民主党派的特点,增设有关履行职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如“政党与政治文明建设”“社会调查方法”、“提案的写作方法”等课程,以及有关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强化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履行职能的综合能力。

    (七)拓展参政议政渠道,充分调动广大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各级党委要考虑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的参政议政活动纳入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运作系统之中。如在各级统战部网站上建立“参政议政论坛”,并使它成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党员有序政治参与的新型活动平台,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共和民主党派组织应给予及时处理和反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的参政议政的参与率,体现民主党派的整体作用。

    综上所述,民主党派如果不加强组织建设,就不能巩固和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就不可能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就不可能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民主党派如果不加强组织建设,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民主党派要在积极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磨练意志、成长进步,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现象,要更加自觉地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