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风景美如画

http://www.cndcaheb.org.cn/infodetail.aspx?newsid=7114

    一条条街巷整洁笔直,一行行树木花草生机盎然,天然气村村入户,幸福互助院、公办幼儿园等设施相继完善……6月30日,清风习习中,民建邯郸县支部组织支部会员到邯郸县美丽乡村片区——南吕固乡片区参观考察。民建邯郸市委驻会副主委李海平,民建邯郸市委副主委、县人大副主任许俊生,秘书长王瑞丰,应邀参加考察活动。他们边参观考察,边为美丽乡村建设献计献策。这里丰富的人文历史,优美的村庄环境,古今结合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

    据介绍,不到两年时间,南吕固乡就涌现出了5个省级美丽乡村,形成了美丽乡村片区,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吕祖文化节”,7天时间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当地特色农产品卤水豆腐、丙申梨膏、三的烧饼等一天时间就被抢购一空,仅吕翁祠门票收入就达21万元,今年“五一”和端午节游客接待量3万余人,乡村旅游崭露头角。此次考察组慕名参观了这个片区的东召里村、南吕固村、四留固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

    第一站:东召里村

    东召里村是一个历史厚重、人杰地灵的村子。隆庆书院启始于明朝洪武年间,与李大钊、白坚武共同被誉为“北洋三杰”的张泽民在此修学,清光绪三十二年书院改为学校;抗战时期,陆文涛等人以教员身份从事抗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将军在这里指挥作战,青壮劳力和民兵踊跃支前。

    春华秋实,历史变迁,那一抹色彩没有褪去。文化,成为这个村特有的气质。

    走在东召里村,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慈孝文化让人心头一暖。这个村建起了“慈孝文化一条街”,能容纳千人的“德孝文化苑”、沙杆制作的“新二十四孝图”、墙上的“孝贤典故”、花池边树起的慈孝文化柱、厚重的“百味书屋”,成为村民的接受教育的文化长廊。在这里,每月两次的“慈孝道德讲堂”座无虚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村里30多人成为了“慈善义工队”,涌现出一批慈孝家庭、慈孝之星、乡村好人。

    第二站:南吕固村

    盛夏的南吕固村,新修的水泥路整洁一新,每条街道都以“八仙”命名。主街墙上绘满了“八仙”的图画和导游图。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美丽的景观随处可见。去年全市美丽乡村旅游定制公交专线直通该村。

    村里原来的一条老街,现在被打造成了“民俗文化一条街”。仿古色调的瓦灰色墙面和老式门楼,记满了岁月的印记。村子深处的一处老宅,建成了兼具时光印迹与现代风情的“咖啡屋”。一处废弃老院,改建成了传承西调文化、集聚农耕文化产品的“民艺馆”,还有一处建成了体现老兵情怀的“老兵之家”。

    为了美丽乡村建设,村民争先恐后地把自家的老物件拿出来,搬进了“民俗陈列馆”。纺花车、锄头、锯、犁、马鞍……一件件绣迹斑驳的物件,记录着农耕文化的记忆。

    村里将吕翁祠按照3A级景区打造,吕祖大殿雕梁画栋,广场上栽植了绿树红花,整修了环景点道路,建起了八角凉亭、配殿,彩绘了八仙迎宾墙,修建了“地下迷宫”。朱垣掩映、绿树郁葱、碧波荡漾、青烟飘袅,集北方道观之幽静与江南园林之清丽为一身。两侧古建筑一条街上,有馒头坊、凉粉、农家大锅菜等特色小吃。

    远道而来的游人可以在这里探秘吕祖文化,在这里追梦、寻梦、圆梦。可以听传统戏曲西调,看民俗展品,吃特色小吃;还可以在邯飞家庭农场认养私家菜园和果园,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第三站:四留固村

    走进四留固村村口,入村牌坊“红色电影之乡”六个大字格外醒目。这里是全市首批通天然气的村、首个“小背篓”推广村、首个村民自己动手硬化道路的村、首批传统文化传承村。

    在大街小巷的墙壁上,绘着红色电影海报。村中心露天电影广场上,《红灯记》等八大样板戏和经典电影介绍随处可见。不远处,是一座由300年老宅改建的“百年电影文化博物馆”:青砖黛瓦的“记忆老屋”、砖土铺起的土炕、圆弧形的旧窗棂、古朴的电影放映室,以及织造坊、老树根雕等,都在诉说着“乡愁”记忆,成为追溯儿时记忆的时光通道。

    博物馆旁边是利用旧民居改建的农家饭店“电影人家”,优雅的环境与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子相映成趣。在这里观看经典电影、品尝农家饭菜、体验农家生活,成为市民休闲城郊游的首选地。

    考察组成员在参观了这些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后,内心深受触动。民建邯郸市委驻会副主委李海平说,美丽乡村带给人的第一感受,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秀美的田园风光、健全的公共服务,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大家一致表示:作为民建会员应该认真履行会员义务,发挥界别优势,搭建平台,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为建设“幸福美丽邯郸县”贡献力量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