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口号”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


今年4月30日,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的纪念日。全国各地,各参政党,各人民团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走向何方的历史关头。和平还是战争?民主还是独裁?成为国内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焦点。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中说:“从整个形势看来,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长期饱受战争苦难、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渴望在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面对强大的社会民意,蒋介石起先还不敢贸然挑起内战。1945年8月28日,国民党和共产党在重庆就国家的和平问题举行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途径,同意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斗争,1946年1月10日,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最终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这几项政协协议成了人们衡量是非对错的重要尺度:谁能坚持政协路线,谁就得人心;谁破坏政协路线,谁就不得人心,就把自己置于同民众对立的地位,遭到人们的唾弃。

  可是不久,国民党蒋介石就蓄意发动内战、搞专制独裁,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坚决反对,在国民党统治区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内战反独裁运动。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肆打击民主运动,迫害民主人士,策划和制造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惨案。由于内战,造成军费激增和财政赤字日益扩大,使恶性通货膨胀更加疯狂,物价爆涨。国统区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与国统区的风雨如晦相比,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并在经济上、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实施一系列措施,解放区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党和人民建立起深厚的鱼水之情,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党的事业。解放区欣欣向荣的这番景象,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后所作的《延安归来》中有如下描述:在这里,实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政策,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这里的人“不论男女都是制服,女子学生装短发,都代表十足的朝气……”尤其是在同毛泽东的“窑洞对”中,黄炎培直率地提出一个令他本人萦绕万千的话题,即共产党将来取得政权后能否跳出历朝历代“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而毛泽东随即充满自信的回答,让黄老先生心中一亮:“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军事上,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的严峻形势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既争取和平又与国民党针锋相对的方针,人民军队坚决进行自卫还击。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人民军队先后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共歼敌112万人,解放军的总兵力由120万人发展到190万人。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豫西;9月,华东野战军主力南下进入豫皖苏平原。三路大军打到外线,互为犄角,紧逼长江防线。1948年3、4月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蒋介石南京政府形成强大威胁,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4月22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不少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解放军总兵力增至280万余人,其中正规军近165万人,不但基本上形成了野战军、地方军、游击部队三者结合的完整体系,而且在军政素质、战术技术水平、装备方面有较大提高,有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总兵力下降至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余人,用于第一线者174万余人。虽然在数量上还占有优势,但其内部固有的派系矛盾日益加深,士气更加低落,而且在战略上已没有完整的战线,几个主力集团军已被解放军分割在彼此孤立的几个战区内。

  期间,各主要的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也在积极探索中国的未来。以民族资本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它们的知识分子为基础的民主党派,跻身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两个对立的大党之间,既想在中国的政治舞台发挥作用,有不得不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经过长期的斗争和磨合,有些党派走向了反动,而绝大多数党派则坚定地站在了共产党的一边,逐渐放弃了中间路线。

 

  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1948年“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当时担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同志,正率队驻扎在位于太行山深处涉县的东西戌村。他给中央发了一个十分简短的电报,询问“五一”劳动节快到了,中央需要发布什么言论。

  廖承志的这封简短来电,当即引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立即着手起草“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初稿一共24条,内容主要是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向各方面的致敬和问候,包括:向解放军全体将士致敬!庆祝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向解放区努力生产的职工、工程师、技师、劳动英雄、人民功臣、模范工作者致敬!向蒋管区为生存和自由而英勇奋斗的职工们致敬!向援助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推动中国职工运动的世界各国工人阶级致敬!号召解放区的后方工作人员、职工和经济工作者以及蒋管区的职工用行动来援助解放军,最终打败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政府,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而努力!口号的最后两条,即第23条是欢呼“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第24条是欢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五一口号”初稿送到毛泽东的案头,他将目光停留在第5条“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第23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和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上。

  毛泽东此时不免思绪万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救民于水火、追求人民民主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主张“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反对一党一派的专制独裁统治,提出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时提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的诘问,共产党人不是已经找到了这条新路么?今天,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自己理想的时候了。

  想到这些,或许更多,毛泽东拿起笔来,将“五一口号”初稿第5条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将第23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划掉。将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样,修改后的“五一口号”,一共23条。

  “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第二天,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即集会讨论,一致认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政治上的必须的途径”,“民主人士自应起来响应”。5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王绍鏊,中国致公党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李章达,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蔡廷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谭平山,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等十二人发表联合声明,并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盛赞“五一口号”,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此后的两个月内,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海外华侨纷纷以各种方式发表通电、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

  1949年1月22日,受中共的邀请,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谭平山等55人感受到了中共的真诚,联合发表题为《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的声明,明确宣告“在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38年,毛泽东为延安《解放周刊》题写了“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把“统一战线”作为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现在,革命胜利指日可待,在革命胜利后还需不需要统一战线,还要不要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不仅在当时中共党内一些同志而且在一些民主人士心中并不是完全清楚的。毛泽东对“五一口号”第5条的修改,寓意极为深刻,体现了他的博大胸怀与高瞻远瞩,表现了他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准确把握,对统一战线在革命进程中作用的清醒认识。表现了共产党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诚意和决心,充分展示了中共作为一个劳动人民政党的民主的特性。在不断壮大后,不仅不以强者自居,还虚怀若谷,本着建设美好新中国的强大愿望主动邀请社会各方民主力量平等的协商立国大事。由此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的诞生,奏响了协商建国的华美乐章,标志着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即将进入崭新时代。一个新的统一战线破壳而生,成为凝聚各党各派的有力武器。

  “五一口号”充分展示了中共领导人的广泛的社会接触与实践能力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通过对中国国情深入研究和仔细分析,结合世界形势,对民主这一现代文明结晶的创造性地运用,中共及其领导人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展露无疑。“五一口号”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创了美好的前景,深刻体现了中共为国为民的一贯主张,使中共的形象更为高大。“五一口号”预示着政治上谩骂争斗的结束,团结、合作、批评、帮助的开始。“五一口号”使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有了展示治国才能的舞台,中共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换来的成果,成为了民主党派及各方有识之士、进步人士共同的政治舞台。由于中共的大度和领导才能,自然成为了各方的中心,各方各派自觉地接受中共的领导。由“五一口号”发展而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道路愈走愈宽,从而保障了中国人民享受和平、团结一致,国家的事业蒸蒸日上。

现在,我们重温“五一口号”,可以时刻提醒我们我国的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和平稳定的中国来之不易,它是国人之福、也是世界之福。虽然曾经有过一些坎坷,但是中国共产党及时发现并扭转了局面。反思提出“五一口号”时的愿望,国家大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做好国家的事情需要各方的努力,精诚合作。居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接受来自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监督;民主党派在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要做出有力的监督,不能因为顾及情面而弱化了监督的功能。监督是我们这个制度能够保持下去的关键。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各自发挥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人总要犯错的,监督是少犯错误、避免错误的重要手段。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团结起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