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政党制度”下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的思考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作了新的阐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回顾历史,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前进方向保持一致,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焕发了勃勃生机,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各民主党派也不断有所作为,不断成长进步,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客观上要求各民主党派要传承优良传统,进一步充分发挥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的作用,培养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的能力,从而推动“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

一、“新型政党制度”的诞生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建设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民主党派起源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抗日救亡运动,发展于人民解放战争。在血与火的严酷斗争中,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在战火纷飞中正确选择了自己的历史道路,与中国共产党走到了一起,建立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1948年4月30日,为了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为了建设新中国,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纷纷发表宣言、通电、谈话和公告,热烈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成共识,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在民主党派发展史上,在多党合作发展史上,在统一战线和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篇章,从此诞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是民主党派的立党之本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长期历史形成的,“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自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做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

(二)始终坚持以党为师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正是因为具有永葆先进性的信念、不断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广泛地接受意见与建议的胸怀与气魄。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民主党派要始终秉持以党为师的理念,学习借鉴执政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深入研究自身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认真总结参政党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更好地适应多党合作新要求,实现民主党派事业新发展。

(三)始终坚持与党同心

中共十九大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各民主党派要像当年老一辈领导人响应“五一口号”一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不断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共识。

三、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式方法,为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人民政协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主要舞台,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积极作用,既是巩固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也是增强民主党派自身活力和深化政协工作的需要。

(一)做到“懂政协”,全面提升思想认识

既要准确把握政协的性质定位,明白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统一战线组织。明白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不是西方那种分权机构,也不是反对党发出不同声音的地方。又要准确把握政协职能,认真体会政协肩负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的核心要义和内在联系,充分认识政协的履职主体、内容和形式,充分认识政协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做到“会协商”,不断提升能力水平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协商建国实现了“天下归心”,还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协商民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历史实践充分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需要,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把协商民主建设好”也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明晰了政治协商的内涵和目的。

做到“会协商”要突出一个“会”字,就是要认真领会协商的本质要求,努力学会协商的方式方法。要充分认识到协商不是百家争鸣的个性而为,不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更不是不切实际的雷人之语。做到“会协商”,就是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在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客观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有“真协商”的态度,“会协商”的能力。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三)做到“善议政”,努力实现有为有位

民主党派要在改革发展大局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就是要为党委、政府多进良言、多献良策。要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与时俱进的视角,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全面学、系统学,融会贯通,提高知识素养,完善知识架构,树立超前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为做好参政议政储备能量、注入活力;要搭建参政议政的平台,在保证参政议政效果的标准下,通过深入调查摸底、物色人选,将一批政治素质高、参政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骨干成员推荐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不断扩大民主党派参政履职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力;要把握建言献策的角度,树立全局视野和大局观念,发挥“智库”优势和精英荟萃特点,做到党委想什么,民主党派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民主党派帮什么;群众盼什么,民主党派呼什么,实现与党委、政府全局工作同频共振,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彰显价值、做出贡献要坚持调查研究的方法,调研是保障议政更加有针对性,更能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要构建“横向联合、上下联动”的调研工作机制,确保调研不偏向、不走样,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全面了解情况,关注群众心声,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增强议政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

四、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推进“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以加强思想建设为核心

深入学习领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新时代、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引导成员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同时,进一步深入学习本党派党史和章程,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领导人站在时代前沿,把握潮流大势,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做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薪火代代相传,并且不断添薪续火,把老一辈必然的历史选择转化为新时代会员的现实选择,推动和实现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以加强组织建设为基础

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各民主党派实现本党派政治纲领和任务,开展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组织保证。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履职能力,从而带动组织的整体活力。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坚持“三个为主”的原则,处理好巩固与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保持本党派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成员结构,并注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从物色、考察、培养、选拔、使用等方面入手,为民主党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加强民主党派机关建设,使党派机关成为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联系成员的桥梁和纽带,为成员履行职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服务。   

(三)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

制度建设在参政党自身建设中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保障性的特点,是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必不可少的载体。《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民主党派自身特点、有利于促进民主党派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行的制度,健全参政党的工作机制”。民主党派要按照科学性、适用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原则,以党派章程为依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体现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学习教育制度、选举考核制度、党内监督制度、机关管理制度以及各项议事决策制度,使民主党派工作有章可循。

(四)以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为重点

在当今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面前,民主党派更要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更好地承担起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是发挥参政议政的智力优势。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略部署,这些为做好新时代的参政议政工作指出了方向与遵循。各民主党派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要求,了解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发展思路,围绕国家发展的目标任务,立足国家建设的整体格局,充分发挥党派自身优势,创新有效的解决问题,高质量的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二是发挥民主监督的组织优势。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对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要不断探索民主监督的新途径,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民主监督体系,建设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监督能力的队伍,引导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和成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依法治国的思维,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突出新发展理念落实中的瓶颈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发挥独特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真正做到察实情、问实效、建真言。

三是发挥服务社会的聚合优势。民主党派成员是各个行业、领域的代表性人士,都有着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的信念和爱心。要积极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树立、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精神,集小善为大爱,汇江河为湖海,使社会正能量得到集聚、释放,积极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精准扶贫等社会热点、难点服务,并广泛开展扶危济困、捐资助学、抢险救灾等社会公益项目,为社会多做实事,为群众多办好事,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法规文件陆续颁布实施,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等作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统一战线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民主党派要准确把握本党派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继承和发扬本党派的优良传统,自觉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正确处理好参政与执政的关系,永远做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