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陇上行之兰州印象



 西北陇上行-----之兰州印象2-1.jpg

今年,中国2019(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甘肃兰州举办,我们作为一名民建人,有幸受邀参加。河北团由民建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担任团长,各地市民建会员一行共27人参加了本次盛会。其中我们廊坊民建会员三名,均是第一次到兰州。

9月18日,我们三人一起从廊坊出发抵达天津滨海机场,搭乘川航班机于当天下午2点左右到达了兰州中川机场,乘车赶赴报到地点组工大厦。在距兰州市区近60余公里的行车途中,我们一边欣赏车窗外的西北独有景色,一边和当地的司机聊一些本地的民俗和民风。这时一种沧桑、厚重、淳朴、本色的感觉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使我们对兰州的期待也更多了起来。不仅仅是参加好非公经济发展论坛,多接收一些新发展理念、多向国内大咖们学习、多认识一些民建同仁,其他诸如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等也需要更多的深入了解。

论坛的重头戏当之无愧的应属开幕式了。9月19日上午,由民建中央、工信部、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主论坛开幕式,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二楼六号厅举行。开幕式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建主持。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做了重要致辞,民建中央郝明金主席做了重要讲话。与会领导们就以“新时代,新格局,新使命”下,一带一路与西部开发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为主题,旨在搭建多方合作平台,探寻发展新方法和新路径。尤其是民建中央郝明金主席讲话中再次重申和强调了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共中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林铎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举办恰逢习总书记视察甘肃后不久,意义重大,甘肃将紧抓新一轮战略机遇,切实用好“一带一路”,推动绿色发展崛起,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探索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新路径对于中国总体社会有着极为现实的重要意义,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互为主体,作为主管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在开幕式后,论坛进入了演讲环节。甘肃省长唐仁建,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清华教授马骏,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京东副总裁孙桂宇作为论坛演讲嘉宾分别就开创非公经济新局面,为“一带一路”建功立业,绿色经济和绿色机遇,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迎接的考验,未来消费趋势下零售业的价值与使命等方面做了理论扎实,数据翔实,通俗易懂,可操性强的主题演讲报告。

 

论坛举办期间,还举行了关于甘肃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构筑新引擎的分场专题论坛。9月20日,与会嘉宾分三组赶赴甘肃相关地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

在兰州期间,我们一行也利用论坛休会和休息时间在市区走了走,和兰州的老同学以及浙江温州商会的友人结合本届论坛的主题,我们也就个人所从事的行业能否在西北或者说甘肃扎根成长进行了小范围的研究探讨。

为了使条理显得更清晰,分如下几个部分阐述:

一、祖国西部发展的背景和机遇

 国家正在加紧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不但涉及提升民生福祉,力求更好的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更是从战略上呼应进入新时代后我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总体布局,直接呼应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这个长远谋划举措,直接为中国企业尤其非公经济民营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和睥睨世界的战场。时代背景显而易见,战略机遇呼之欲出。所以,有了“新时代,新格局,新使命”的这个大命题。结合西部开发、一带一路,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有了更多机会和最大可能。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共建共享、共同繁荣,坚持创新,坚持绿色,民营企业将在此背景下大有可为,大可作为。

二、甘肃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甘肃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六大宗教交汇之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着雄厚的人文历史基础。“丝绸之路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她可以为现代商业文明提供足够多的精神给养、精神食粮。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最黄金段,作为现代一带一路的最精彩部分,甘肃从来没有也不应迟到,更不应缺席。甘肃农副产品、矿产资源人均产(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太阳能、风能等十分丰富,景色秀美,有着极好的有色、农业、能源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也形成了一些不小的规模。但是总体由于地理气候、文化教育、生态环境脆弱、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化率较低等自然和人文因素,甘肃的经济总量还小,发展还很落后,有些产业还处在低端,不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要求。非公经济占比远远低于沿海东部省市。一些市场化的要素配置还不够完善,还有瓶颈没有完全能打通,营商环境和社会总体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民营投资需要注意的方面

1.机会很多,要有取舍

非公经济民营企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大军的重要一员,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对于盈利或者说创新有着极强烈的渴望。因为其与生俱来的获得资源少,起步水平低,机会不均等问题,使民营企业从成长开始就有生存危机感,就有了获得政治上认可的需要。一带一路的推动建设,由习总书记在六年前发起,至今硕果累累,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响应倡议互签加入协议。无论是被认可还是要发展的原因,非公经济都不想也不能错过这场精彩盛会。但是机会多,需要协调支撑的资源也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多。应该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和绿色,坚持互惠互利、共同繁荣,应该避免急功近利入生行,更应避免有博傻、捞一把的心态。这需要我们非公经济民营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步调一致,要有战略定力,有长远目标。

    2.团结就是力量

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祖国西北地区或甘肃投资都需要借助组织或团体的力量。在国外,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后盾,是我们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在国内,要与我们的地方政府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同,我们遵从大势,依托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事业才有保障,成功才有支持。同样道理,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加强与商会或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协作,获取更多的信息,以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当地社会,做好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回报,企业才会更好地发展。在外投资兴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的事业才无坚不摧,无功不克。

3.平等尊重,既利他也利己

 民营企业在外投资也要注意当地的文化传承,民风民俗。尊重别人,也会同时收获别人的尊重和友谊。无论是我们大西北,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因为民族的多样性、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信仰文化,风俗道德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接触的同时,保持大国风范,体现中国自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经济交往,不但使我们的事业遍天下,更应该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