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流金岁月 同心共筑未来——民建唐山市委路北区工委“追寻前辈足迹,传承民建精神,担当民建使命”系列走访活动



2024年正好是唐山民建成立七十周年,也是路北民建成立四十周年。对于唐山民建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也是崭新的历史起点。几十年筚路蓝缕,几十年逐梦前行。在这样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时刻,我们该做些什么?新上任的民建路北区工委主委张冬云,首先想到了我们的老会员。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老会员都集中在路北区工委,而路北区工委一直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常常探望,时时关怀,对新会员来说是一种组织凝聚力的教育,对老会员而言是温暖如家的爱。那么,记录他们遗留在岁月长河中的民建故事,传承他们坚定地与党同心同向的精神,学习他们心系社会、服务民众的情怀,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有鉴于此,路北区工委决定,启动“追寻前辈足迹,传承民建精神,担当民建使命”系列走访报道活动。采访的同时也为老会员们送去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也是肯定他们为组织作出贡献。报道也是记录,记录,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这次活动也是一次抢救性挖掘活动,一些高龄老会员不仅怀有民建发展长河中的一些珍贵记忆节点,也手握一些我们不曾掌握的珍贵史料,我们有责任把它们传承保护下来,让我们唐山民建的会史更加真实、丰富,让所有为民建事业奋斗过的民建人永远闪耀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总之,我们将通过现场采访和纪实报道,勾勒出老一辈民建会员不平凡的心路历程,让那一段段光辉岁月重新焕发光彩,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本次追记前辈的系列活动是民建路北区工委有史以来开展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大工程。从活动立意提出之始,就得到民建市委高度重视,主委胡世宁和驻会副主委刘宏伟亲自过问活动安排,并在宏观上乃至采访细节上给予具体指导;秘书长高小亮主动提供唐山民建史详实材料,以确保史料数据的准确性。

本次活动,我们遴选了13位具有代表性的老会员。由张冬云主委亲自挂帅,她拟定了采访提纲,组建了由孙洪娟、孙明华等13名年轻会员组成的采访及写作班子。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抓时间、挤时间,风里雨里,带领采访写作组的成员们亲临13位老会员的家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采访兼慰问。每到一家,老会员们端茶递水,亲热似家人。在亲切的聊天过程中,我们挖到了宝贝,而老会员们则收获了尊重、温暖、开心的笑容以及自身价值的再一次闪光。

每一滴水珠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每一段足迹都镌刻着前辈的坚韧与智慧。随着“追寻前辈足迹,传承民建精神,担当民建使命”系列报道的缓缓落幕,我们不仅回望了一段段光辉岁月,更在心灵的深处种下了责任与使命的种子。同时,通过本次采访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这些老会员许多共同的特点。

殷殷之情,拳拳之心


采访中,我们感受最强烈的一点是,老会员们都非常热爱民建组织,都以成为一名民建会员为荣。老主委刘岩松搬家时,扔了很多东西,却把民建会员证珍藏起来。老会员刘新民有两本自己撰写的“印迹”回忆录,里面记录了参加民建历次活动的详情细节,真是太珍贵了。听说唐山民建要建会史馆,他颤抖着双手把资料郑重地交给冬云主委。老会员李玉良把多年来参加民建活动的照片完整地收藏在相册里,并给我们讲述与这些照片相关的故事。路北民建老主委陈淑清回忆说,那时候只要有民建活动,有些八十岁左右的老会员从新区、从马家沟赶来参加活动,特别让人感动。老会员阎学魁说,那时候条件艰苦,没有现在这样方便的通讯条件。开会时,有些人电话通知不到,我就骑着自行车上门通知,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在企业改制的年代,许多企业民建支部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活动场地,没有场地,人就聚不起来,没办法活动。当时陶瓷支部的老主委金秀萍硬是不屈不挠地和各方沟通,终于解决了活动场地问题。

殷殷之情,拳拳之心。老会员们对民建的爱可以说渗透到骨子里、血液中。


科学报国,奉献社会

老主委张福山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到启新水泥厂做工程师。他说,据他观察,发现民建人都是有文化、有涵养的知识分子。事实上确如他所说,当时加入民建的人大多是企业高级知识分子,很多人在科技和经济建设领域颇有成就,甚至有很大的贡献。

比如,金秀萍老师是红玫瑰骨质瓷主研人之一,这件事在《唐山市科技志》有记载;同时,她还曾获国家轻工部颁发的科技成果三等奖、河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唐山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唐山路北区工委原主委张慧徕,毕业于天津大学,曾在法国留学三年,时任唐山塑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模具生产。他攻克的“马桶漏水”科研成果获唐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的“科技兴唐”荣誉证书。他曾带团至英国、西德进行卫生洁具与配件专题技术考察。最荣耀的经历是,曾与国家领导人当面汇报个人成果。他还参与国家级成果展发布会,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是名副其实的高级科技人才。

路北区工委老主委阎学魁,当时任唐山市路北汽车装具总汇的经理一职,在职期间的他属于技术型骨干,曾拿到了两项国家级专利。

七十年代,刘善福在当时全国著名的启新水泥厂做总工程师,是当时启新民建支部的主委。老会员吕中,自学中医,成为远近闻名的名老中医。现在,虽然已是89岁耄耋之龄,仍然手书小楷,将自己一生汇总的经典医案汇编成书,传之后人,并尽力给周边的人看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会员们都心怀科学报国的理念,努力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民建争光。


奉献爱心,家国与共

老会员康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1988年,他出差广州,回程遇到资金困难。焦急之中,他想到广州民建组织,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广州民建市委,提出借款300元。民建广州市委的同志了解情况后,执意借给他1000元,令康老感动不已。他说,这是真正的“民建一家亲”啊。这之后,康老积极投身公益爱心活动,和其他会员一起,在二支部成立爱心基金会,为患病或生活困难的老会员捐款捐物,并参加慈善拍卖活动,为此贡献出自己20几件珍藏品。他爱人陈淑清曾是民建路北区工委主委,更是带头并发动全体会员为生活困难的老会员捐款,每年不定期看望生活不便的老会员,老会员吕中激动地为她画画并题字留念:“淑清同志任职间关心吾等老弱高龄会员,如今卸职后仍如往昔令人感激,祝康民伉俪生活愉快!”

金秀萍老师曾动情地说,民建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民建是个大家庭,在这个组织中,不管彼此是否熟悉,只要一句“我是民建会员”,总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各种帮助;不管何时何地,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份真诚,彼此犹如深交多年的老朋友。

如今,老一辈民建会员的爱心接力棒早已传递给新一代民建会员,他们已将成为我们的宝贝,被用心地呵护、关怀。


民建培养,成长成才

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多老会员都表示,在民建组织中,他们通过各种学习,比如学习会章会史,学习党的文件,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通过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让自己融入社会,服务民众,才能得以发挥。会员们在组织中得到培养,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许多会员不论在工作岗位还是组织内部都被委以重任,最大限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民建路北区工委原主委陈淑清动情的说,我由原来不知道民建组织是什么的小白,成长为路北区工委主委,到市政协委员、路北区政协常委,工作上也得以助力发展,被评聘为总工程师,这都是加入民建以后组织给与我的培养和荣耀。否则,我不可能在政治道路上顺利成长,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贡献。

在民建组织中,像陈淑清主委这样的例证还很多。

本次采访报道活动结束了,13位老会员13篇报道,篇篇感人肺腑,唐山民建公众号特别开设系列专报进行报道。张冬云主委为本次活动系列专报深情作序,并写下活动后记。工委副主委孙伟鑫、刘君君也为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视频资料录制和后期报道的修改编辑付出了心血和智慧。

这是一次对民建历史的深情回望与追寻,我们收获良多。一次次采访,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面前。从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中,我们仿佛能听见前辈们激昂的讨论声,感受到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炽热情怀。每一位老会员的故事,都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一座真人的图书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建精神的深刻内涵——即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历史因铭记而厚重,精神因传承而不朽,使命因担当而辉煌。今后,我们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让我们携手同行,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上,继续追寻前辈的足迹,传承民建的精神,勇敢地担当起属于我们的时代使命,共同书写民建事业新的辉煌篇章!